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教的意思、德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教的解释

(1).道德教化。《孟子·离娄上》:“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德教师人之能。” 唐 元稹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果毅别将制》:“朕闻德教加於四海,则远人斯届。”

(2).指德育。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若其公理乎,则德教、智教、体教之外,以实用教为最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德教”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作为教育概念(普遍含义) 指以道德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强调通过规范引导塑造思想与行为。

  1. 基本内涵:以德育为主导,培养人的品德、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如《孟子》中“德教溢乎四海”的教化思想。
  2. 实施方式:通过道德规范教导,如康有为提出的“德育”分类,主张不损害他人为道德底线。

二、作为宗教组织(特定含义) 特指发源于中国潮汕地区、盛行于东南亚的民间宗教,由杨瑞德创立:

  1. 核心特征:融合儒释道及基督、伊斯兰五教思想,主张“忠恕、崇德、慈悲、博爱、慈恕”五教合一。
  2. 宗教实践:活动场所称“阁”,主奉道教太上老君,配祀关帝、吕祖、济公等多宗教神祇,兼具慈善济世功能。

注:在学术或日常语境中多指第一种含义,宗教语境下则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若需深入了解东南亚德教发展,可参考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教》这个词是指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导。它的拆分部首为彳(行走部)和孝(义理部),总共有12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在繁体字中,《德教》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差异,但在现代汉字中,《德教》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以下是一个关于《德教》的例句:他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教意识。组词包括德育、德行等。这个词的近义词有道德教育、道德培养等,而反义词则是道德败坏、道德墮落等。

别人正在浏览...

半数豹月乌北社必不得已惝悢酢报蹙聚打非點字琱斲洞彻事理阿世媚俗法商飞洒丰强腹谤伏彦跪安龟胜虹势会吊嶻嶭积昏讥谏积露为波京兆劲节进竞酒涡絶佳拘集枯麦龙阵风禄赏马明菩萨蛮为毛细管妙像秘经弥满鸣毂名下无虚末垂排腔飘飘摇摇飘摇仆从军倾耳细听日怪丧败侁侁侍姝梯山航海讬植无旁武神五脏仙狐谢婆菜谢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