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讥谏的意思、讥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讥谏的解释

劝谏。《后汉书·崔琦传》:“ 管仲 相 齐 ,乐闻讥諫之言; 萧何 佐 汉 ,乃设书过之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当今天下,有讥諫之士,咸皆不减於先侍郎矣。然失在於倨,闕在於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讥谏"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委婉讽刺的方式表达规劝之意。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语用习惯,该词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构词本源

    "讥"本义指隐晦的批评,《说文解字》释作"诽也",含用旁敲侧击方式表达不满;"谏"则为臣对君的直言规劝,《周礼》注"谏犹正也"。二字结合形成矛盾修辞,既保持讽喻的含蓄性,又具备规劝的明确目的性。

  2. 历史语境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特指士大夫在礼制框架下对君主过失的矫正方式。如《春秋公羊传》载"五谏"制度中,讽谏(即讥谏)位列第三等,要求"知祸患之萌,深睹其事,未至而陈之",强调预见性批评的艺术。

  3. 现代转义

    在当代汉语中,"讥谏"已突破君臣语境,泛指任何通过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段实施的劝诫行为。其核心特征在于表面批评与深层劝解的辩证统一,常见于文学批评、社会评论等场景。例如鲁迅杂文中对国民性的批判,即属现代意义上的讥谏实践。

(本文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及《十三经注疏》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讥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讥谏(拼音:jī jiàn)指通过带有讽刺或委婉的方式规劝他人(多用于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上级),目的是使其改正错误。这个词融合了“讥”的讽刺意味与“谏”的劝诫性质,属于古代政治文化中常见的进谏方式。

单字解析

历史用例

  1. 《后汉书·崔琦传》提到管仲辅佐齐桓公时“乐闻讥谏之言”,说明明君贤臣对委婉劝谏的重视。
  2.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批评当时某些谏士“失在于倨,阙在于怒”,强调谏者需注意态度,避免傲慢或情绪化。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谏言制度,可参考《唐摭言》《后汉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班随鞭镫标碣不当家化化的昌蒲茶汤壶垂饵怛伤蔸子鹅城恶语宫壶鬼婆婆过访豪客合宫画界怳惚怳惘怙富监决警宵举手投足闿朗可悲可畏狂童劳恤连枝树摸揣墨辟谋宪佞恶泞淖墙岸旗籍青枫骑上老虎颀硕去向入市三头两绪商铺沈身士检市头婆顺习速成班素题碳酸甜馨推蹑脱水橐装汪湟宛肖下奶仙流小貂箫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