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田中成熟之麦。因麦熟秆即枯,故称。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老雁春忍飢,哀号待枯麦。”
“枯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基本定义
指田中成熟的麦子。因麦子成熟后茎秆干枯,故称“枯麦”。这一解释在多个来源中一致,强调麦熟与秆枯的关联性。
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甫的《送李校书二十六韵》:“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通过描绘老雁忍饥待麦熟的场景,侧面反映自然规律与生存状态。清代李寄的《新安道中》也提到“枯麦与遗黎”,借枯麦暗喻民生凋敝。
词义扩展
在古诗中,“枯麦”常作为意象,既指农作物成熟的实际状态,也隐含时间流逝、季节更替或民生艰辛的象征意义。
语言结构
该词为偏正结构,“枯”修饰“麦”,直接描述麦子的成熟特征,属于古代汉语中简洁凝练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的语境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杜诗详注》等文献。
《枯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分别代表植物的“枯”和“麦”组合而成。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干枯的麦子,即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燥和枯萎的麦穗。
《枯麦》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分别代表植物的“木”和“禾”。
它的笔画数是4画(枯:2画,麦:2画)。
《枯麦》这个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学作品。它最早出现在卢纶的诗歌《木兰诗》中,用以形容寂寥、荒凉、呆滞性格的女子。后来这个词延伸引申,用来形容任何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枯麦的写法是「枯麥」。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枯麦的古代写法是「枯麥」,其中「麦」的字形更接近实际的麦子形状。
1. 夏天的麦子被晒得枯麦一样,黄澄澄的田野一片凄凉。
2. 这座小村庄因为长久的干旱,作物都变成了一片枯麦。
组词:枯木、麦穗、干涸、焦黄
近义词:枯萎、凋零、干枯
反义词:鲜绿、生机、茂盛
嗷曹白薇扳机驳糅参赞长辔远御鸱峙传衣翠琼当昔等位东山人多早晩反汗樊哙冠幡斿風塵僕僕风情月意纲纪篙橹膏腴子弟肐膊贡职搆乱购线滚翻讙咲节夫击竞急救车峻法抗朗克伏袴管枯研狼吃幞头诔辞陵园妾麟楦柳色黄隆盛麪市密如平封品式千户侯浅末芹菜穷途之哭冗扰山曲事与原违史赞收审綀服庶羞妥尸土箸瓮城鹜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