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赏的意思、禄赏的详细解释
禄赏的解释
俸给和奖赏。《管子·权修》:“禄赏加于无功,则6*民轻其禄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行能令》:“未闻无能之人,不鬭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晋书·贾充传》:“有太傅、车骑以下,皆加禄赏。”《周礼·天官·大宰》“四曰禄位” 唐 贾公彦 疏:“学士有贤行学业,则詔之以爵位、禄赏,亦是敺之於善也。”
词语分解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 赏的解释 赏 (賞) ǎ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赏金。赏赐。奖赏。赏罚分明。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赏阅。赏析。赏花。赏月。欣赏。鉴赏。赏心悦目。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赏识。赞赏。 敬辞:赏脸。赏光。 姓。 古同“尚”,尊重。 罚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禄赏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禄赏”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禄”和“赏”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君主或朝廷授予臣下的官职、俸禄和赏赐,是统治者酬劳功绩、激励臣属的重要政治手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 字义分解
- 禄 (lù):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福也”,指福气、福运。
- 引申义:特指古代官吏的俸给、薪俸。这是“禄”在“禄赏”一词中最常用的含义,指官员因职位而获得的固定物质报酬(如粮食、钱币等)。
- 相关概念:常与“爵”(爵位级)并称“爵禄”,代表官职和相应的经济待遇。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禄”的解释是理解其本义的基础。古代文献如《周礼》、《孟子》等大量记载了关于俸禄的制度。
- 赏 (shǎng):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赐有功也”,指赐予、奖赏。
- 引申义:特指对有功劳、有才能或行为值得嘉许的人给予物质(如金银、田地、物品)或非物质(如荣誉、官职)的奖励。
- 与“罚”相对:“赏”是正面激励,“罚”是负面惩戒,共同构成统治术。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赏”的定义清晰点明了其核心是奖励有功者。法家著作如《韩非子》尤其强调赏罚分明的重要性。
二、 复合词“禄赏”的含义
将“禄”与“赏”结合,“禄赏”一词的含义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政治术语:
- 核心含义:指君主或朝廷授予臣下的官职、俸禄以及各种形式的赏赐。
- 酬功励能:其核心目的是酬答臣子的功劳,激励其继续效忠和努力。既包括因职位而获得的常规俸禄(禄),也包括因特殊功绩而获得的额外奖赏(赏)。
- 统治手段:是古代君主驾驭臣下、维护统治的重要权术和制度安排。通过授予禄赏,君主可以笼络人心、选拔人才、巩固权力。
- 泛指待遇:有时也泛指臣子从君主那里获得的所有物质待遇和荣誉地位。
三、 典籍用例佐证
“禄赏”一词在古代典籍中频繁出现,印证了其含义:
- 《韩非子·五蠹》: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虽然此句未直接出现“禄赏”,但韩非子强调的“赏”即包含禄赏之意,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韩非子·八奸》 中更直接提到“禄赏”作为人主控制臣下的手段。
- 《管子·明法解》: “爵禄赏庆,以申其功。” 明确将爵位、俸禄、赏赐、庆贺作为表彰功劳的方式。
- 《史记》、《汉书》等史书: 大量记载了帝王因功或因宠对臣子进行“禄赏”的具体事例,如封官、赐爵、赏金、赐田宅等。
四、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俸禄/俸给: 主要指官员因职位而获得的固定报酬,是“禄”的核心内容,属于“禄赏”的一部分(常规性)。
- 赏赐/奖赏: 主要指因特定功劳或恩宠而获得的额外奖励,是“赏”的核心内容,也属于“禄赏”的一部分(额外性、针对性)。
- 爵禄: 常指爵位及其相应的俸禄待遇,强调等级与待遇的结合,与“禄赏”含义有重叠,但“禄赏”更宽泛,可包含非爵位相关的赏赐。
- 封赏: 主要指授予封地或爵位及相应的赏赐,常用于重大功勋,是“禄赏”的一种高级或特定形式。
总结
“禄赏”一词,源于“禄”(俸禄)与“赏”(奖赏)的结合,在古汉语中专指君主或朝廷为酬答功劳、激励臣属而授予的官职、俸禄及各种赏赐。它既是臣子效忠所获得的回报,也是君主巩固统治的核心权术,体现了古代政治中“酬功励能”的基本原则。其含义在《说文解字》对单字的训释及《韩非子》、《管子》等大量典籍的运用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禄赏”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员的待遇和奖惩制度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禄赏”由“禄”和“赏”组成:
- 禄:指古代官员的俸禄,即固定薪资;
- 赏:指额外的奖赏或赏赐,通常因功绩获得。
合称表示官员的俸禄与奖赏,可泛指官员的待遇体系。
-
历史背景与功能
禄赏在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管子·权修》提到:“禄赏加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强调需按功绩分配,以维护制度公信力。三国时期曹操也主张“无能之人不鬭之士,并受禄赏”无法兴国,体现其作为治国手段的严肃性。
宋代进一步将禄赏与“仁政”结合,通过郊祀赏赐等政策强化君臣关系。
-
文献例证
- 《晋书·贾充传》记载官员“加禄赏”的实例;
- 《周礼》提及禄赏可“驱之于善”,作为道德引导工具;
- 唐代贾公彦注解时,将禄赏与“爵位”并列为激励贤能的方式。
-
现代意义
当代语境中,“禄赏”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指代古代官僚体系的物质激励制度,较少用于日常表达。其近义词包括“俸禄”“赏赐”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应用或相关制度演变,可参考《管子》《周礼》等古籍,或宋代政治制度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酸拨付步步莲花谗戮侈辞处待萃萃崔崪丹谷黨庠独乐寺迩远犯得上刚直不阿亘天功过状鬼妾国胄骨肉未寒姑瑶鼓子卯弘治怀材花栲栲儿虎奔麾纛惛迷狡佞郊送洁悄寄形夸功猎户领结临渴穿井鸾俦凤侣鹿卢抹撒盘陀石贫静遣策佥小求瑕拳拳之枕三寸不烂之舌声问侍见时聘时务策蜀王熟献碎剐凌迟忐忑天期外兵绾结文坛无壁五至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