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详细解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解释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说符合道义者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帮助,反之则孤立无援。
词语分解
- 得道的解释 ∶指符合正义得道多助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详细解释.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泛指知晓事理。 郭沫若 《
- 寡助的解释 谓帮助的人很少。《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宋 苏轼 《徐州谢上表》:“臣 軾 伏念,臣奋身农亩,託迹书林,信道直前,曾无坎井之避;立朝寡助,谁为先后之容?” 范文澜 蔡美彪
专业解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蕴含深刻哲理的汉语成语,源自儒家经典《孟子·公孙丑下》。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正义和民心向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词解析与基本释义
- 得道:
- 字义: “得”指获得、掌握;“道”本指道路,引申为规律、法则、正义、真理或符合仁义的治国方略。
- 词义: 指行为符合正义、道德准则,或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顺应历史发展规律。
- 多助:
- 字义: “多”指数量大;“助”指帮助、支持。
- 词义: 指获得众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 失道:
- 字义: “失”指丧失、违背;“道”同上。
- 词义: 指行为违背正义、道德准则,或治国无方、倒行逆施。
- 寡助:
- 字义: “寡”指少;“助”指帮助、支持。
- 词义: 指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很少,陷于孤立。
- 整体释义: 坚持正义、施行仁政,就会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违背正义、施行暴政,则必然失去人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二、出处与背景
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在此论述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关系,并升华到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指出“人和”(即民心所向)才是最核心的要素,而“得道”是获得“人和”的前提。
三、深层含义阐释
- “道”的核心是正义与仁政: 孟子思想中的“道”,特指儒家提倡的“仁政”“王道”。统治者若以仁爱之心待民,施政符合道德伦理,便是“得道”。《古代汉语词典》将“道”在此语境下解释为“道义,正义”。
- “助”体现民心向背: “多助”与“寡助”本质是民心拥护程度的反映。“得道”者因其行为符合公义,自然能赢得内部民众的拥戴和外部力量的支持;“失道”者因其不义,众叛亲离是必然结果。这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 历史规律的 此成语不仅适用于战争,更是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深刻总结。历代王朝的兴替、政权的更迭,往往印证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的道理。如商纣王暴虐失道而亡国,周文王、武王行仁政而得天下,即为典型例证。
四、引用参考
-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 该句最权威的出处。可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孟子译注》或在线资源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得道”、“失道”、“多助”、“寡助”等词条有详细释义和例证,是理解成语构成词汇的权威工具书。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提供“道”在古代文献中的多种含义,特别是其在儒家经典中的特定内涵,有助于精准把握“得道”之“道”。
- 儒家思想研究著作(如钱穆《国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这些著作深入阐释了孟子思想体系,包括其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为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哲学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来源:相关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具体含义及分析如下:
一、词义解析
-
字面意义
- “道”:指道义、仁政或治国之道,即符合道德准则、顺应民心的行为或政策。
- “多助”与“寡助”:分别表示获得广泛支持与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
核心思想
坚持正义与仁政的人或政权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得道多助),而违背道义的则失去支持(失道寡助)。孟子通过比较“天时”“地利”“人和”,强调民心向背是成败关键。
二、深层逻辑
- 论证结构:
孟子以战争为例,指出地理优势(地利)强于天气条件(天时),而人心团结(人和)又超越地理优势,最终推导出“得道者得人和”的结论。
- 治国关联:
“得道”特指统治者施行仁政,如减轻赋税、体恤百姓,从而赢得民心;反之暴政则导致众叛亲离。
三、现实意义
- 历史印证:
如周武王因顺应民意推翻商纣(得道多助),而暴君因失道终致灭亡。
- 现代启示:
适用于个人处世、企业管理乃至国际关系,强调道德与公正是凝聚力量的基础。
四、原文节选
《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遵循道义者支持众多,背离道义者支持稀少。支持少到极点时,亲人也会背叛;支持多到极点时,天下人都会归顺。)
这一思想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强调道德合法性对个人或组织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叫谙习鏊子八面山榜头豹舄抱拙弼亮伯彊倡议书潮腻炊骸炊烬垂橐厨下儿翠篁大酉电介质发酵粪池告令格物穷理贡纳工切瓜畴芋区古道热肠还课宏议毁舆捡拾脚子油金牙门绝粒鞠躬尽瘁俊马客序愣头愣脑临化廪振毛兽米粉肉嫩草谦廉清甽旗幢权诈荣猿舍采涉览十二物蜀锦丝纷栉比送迎钱误书下场诗狎从镶片衔思小两口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