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廪振的意思、廪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廪振的解释

开仓赈济。《三国志·魏志·刘馥传》:“鰥寡孤独,蒙廩振之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廪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官府开仓发放粮食以赈济灾民或贫苦百姓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解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词典释义

  1. 廪(lǐn):

    本义指粮仓,引申为官府储存的粮食。《说文解字》释:“廪,谷所振入也。”

    例:汉代贾谊《论积贮疏》载:“仓廪实而知礼节”,强调粮仓储备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 振(zhèn):

    此处通“赈”,意为救济、救助。《广雅·释言》注:“振,救也。”

    例:《汉书·食货志》载:“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指动用各地粮仓存粮救济贫民。

  3. 廪振:

    二字合成后,特指官方开仓放粮的赈灾行为,属古代荒政制度的重要措施。

    例:《宋史·食货志》载:“岁饥,发廪振之,全活者众。”


二、字源与文化背景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后汉书·刘般传》:

    “郡国大水……开仓廪以振贫乏。”

    注:明确记载灾害后官府开仓赈济。

  2. 《明史·太祖本纪》:

    “旱蝗,敕有司发廪振贷。”

    注:体现廪振作为国家灾荒应对的法定程序。


“廪振”作为历史行政术语,指官方动用储备粮实施紧急救济的行为,其运作依托于古代仓储制度,承载“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该词今虽罕用,但作为文化概念仍见于研究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文献中。


参考资料(依据古籍原文及权威辞书):

  1. 许慎《说文解字》
  2. 张揖《广雅》
  3. 《宋史·食货志》
  4. 《后汉书·刘般传》
  5. 《明史·太祖本纪》

网络扩展解释

“廪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廪振(lǐn zhèn)指开仓赈济,即官府打开粮仓,发放粮食以救济灾民或贫困人群。该词由两个单字构成:

文献例证

《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中记载:“鰥寡孤独,蒙廩振之实”,意为孤寡弱势群体得到了官府的粮食救济。

扩展说明

  1. 古代赈灾机制
    “廪振”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官府通过开仓放粮缓解饥荒或灾情,属于社会保障措施。例如汉代“常平仓”、隋唐“义仓”均为此类制度。

  2. 词义演变

    • “振”在古汉语中还有“挥动”“奋起”等义项(如“振臂高呼”“振兴”),但“廪振”中仅取“赈济”义。
    • 现代汉语中多用“赈济”,而“廪振”仅见于古籍。

“廪振”是古代官府开仓救济灾民的专称,强调以粮食储备实施救助的行为,体现了传统社会治理中对民生问题的重视。需注意该词已不用于现代汉语,阅读古籍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即可。

别人正在浏览...

案伯黯然神伤霸国疤瘌眼昌本持诵摧绝淡然处之垫溢豆腐衣断送断头将军脯肉陔余给与阁僚苟异挂相黄金弹黄橼滑音翬矫会厌匠斲见善必迁解解解折就成巨憝颗涷蜡祠老总了了解人意鑪竈緑云鬟詺侮男子气概内醪匹夫僮妇前前后后全能搉酤儒域山侧始孩事业费诗运驷马难追颂酒松下尘泝然誊写天届透彻瓦裂无庸置辩先构现势鞋脚谿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