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廪振的意思、廪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廪振的解释

开仓赈济。《三国志·魏志·刘馥传》:“鰥寡孤独,蒙廩振之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廪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廪振(lǐn zhèn)指开仓赈济,即官府打开粮仓,发放粮食以救济灾民或贫困人群。该词由两个单字构成:

文献例证

《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中记载:“鰥寡孤独,蒙廩振之实”,意为孤寡弱势群体得到了官府的粮食救济。

扩展说明

  1. 古代赈灾机制
    “廪振”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官府通过开仓放粮缓解饥荒或灾情,属于社会保障措施。例如汉代“常平仓”、隋唐“义仓”均为此类制度。

  2. 词义演变

    • “振”在古汉语中还有“挥动”“奋起”等义项(如“振臂高呼”“振兴”),但“廪振”中仅取“赈济”义。
    • 现代汉语中多用“赈济”,而“廪振”仅见于古籍。

“廪振”是古代官府开仓救济灾民的专称,强调以粮食储备实施救助的行为,体现了传统社会治理中对民生问题的重视。需注意该词已不用于现代汉语,阅读古籍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即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廪振》这个词的意思

《廪振》(lǐn zhè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粮食数量丰富,人民饥荒问题得到解决的状态。廪指的是古代官府仓库里存放粮食的地方,振指的是恢复、重振。因此,《廪振》形容粮食充足,民众免于饥荒。

拆分部首和笔画

《廪振》的部首是“言”和“手”,偏旁部首分别是“讠”和“扌”。它一共有12画。

来源与繁体

《廪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韩非子·干隶》中的记载。在古代,官府会设有廪库来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当人民生活富裕,没有饥荒问题时,就会说“民间廪振”。

在繁体中,《廪振》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史书记载,《廪振》在古代写作“廪震”,其中“震”字的意思并无改变。

例句

1. 汉朝时期,由于高效的农业生产,廪振成为一种常态。

2. 经过政府的努力,如今不再有发生廪振的现象。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廪舍、廪员、廪粟

近义词:丰裕、富饶、充盈

反义词:饥荒、匮乏、贫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