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义的意思、达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义的解释

(1).明白道理;使明白道理。《礼记·礼运》:“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 三国 魏 曹植 《禹妻赞》:“ 禹 娶 涂山 ,土功是急。惟 启 之生,过门不入。 女娇 达义,勋庸是执。”

(2).通理;公认的义理。《韩诗外传》卷四:“不恤乎公道达义,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6*贼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讨不从命”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李术 凶恶,轻犯 汉 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鯢,退为举将报塞怨讐,此天下达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达义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达义"是由"达"与"义"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达"在《说文解字》中解作"行不相遇也",引申为通晓、实现之意;"义"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源出《孟子·告子上》"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哲学命题。

该词的核心内涵可概括为:通过践行道德准则实现价值认同。具体包含三个层面:

  1. 认知维度:指对道德规范的系统理解,如《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所强调的伦理认知;
  2. 实践维度:包含《孟子·尽心上》"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行为准则;
  3. 价值维度:体现《礼记·中庸》"义者宜也"的价值判断标准。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达义"常被运用于以下场景:

该词的演变轨迹显示,从先秦"义利之辨"到宋明"理欲之辩",始终保持着"知行合一"的语义特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标注了其与"达道"的语义关联性及差异性。

网络扩展解释

“达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正当手段实现公正的道义,体现追求正义和公平的精神。其中“达”意为达到、实现,“义”指正义、公理。这一解释强调行动层面的道德实践,例如在治国或处事中遵循道义准则。

二、详细解析

  1. 明白道理,通晓义理
    源自《礼记·礼运》“先王能修礼以达义”,指通过礼仪教化使人明理,如三国曹植《禹妻赞》中“女娇达义”即赞扬其深明大义。

  2. 公认的普世道义
    《韩诗外传》提到“公道达义”,指社会共同认可的伦理准则,如《三国志》注引“天下达义”即指讨伐不义之人的正当性。

三、延伸说明

“达”字本身有通达、显赫之意(如“四通八达”“达官贵人”),与“义”结合后,既包含对道义的理解,也强调践行与传播。该词多用于描述个人品德或治国理念,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色彩。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礼记》《韩诗外传》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中的例句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补特伽罗草秽晨鸡驰燿传诵锄烧出围辞听悼恨德垣宫定远堤山冻云杜绝契剁搭恶恶饭鉢放冷箭返魂梅废格風光好封岳甘膬高义购得购赎怪不道规式诡躁裹腿活蹦活跳金冠铿亮枯竭揽捞梨顋龙须席马干蒙馆南匈奴翩翩少年旗旒乞留玎琅侵伐曲道曲率屈原褷褷水磨工夫素简索战所自泰甚堂簿颓弛土塑未际卧雪闲接税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