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留传的意思、留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留传的解释

[bequeath] 遗留下来传给后世

详细解释

(1).谓从前的事物留下来传给后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 伯石 让卿, 王莽 辞政,当於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何事老来犹赋咏,欲将酬和永留传。”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传下来的。”

(2).流布;传开。留,通“ 流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九云 赠以诗, 秋鸿 答和云:‘闺娃倩访南来信,边士留传塞北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留传(liú chuán)指事物由前人保留并传递给后世的行为或状态,强调在时间纵向维度上的延续性。其核心含义包含保留与传递双重特质,需与横向传播的“流传”相区分。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演变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110页)

    释为“遗存留给后代”,如“祖辈留传的家训”。突显代际承继的历时性特征,多用于具体实物(器物、典籍)或抽象精神(技艺、传统)的传承。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46页)

    界定为“从前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例句“留传至今的文物”。强调“遗存物”的客观延续性,隐含历史筛选过程。


二、语义演变与用法辨析


三、文化内涵与认知框架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留传”常与宗法制度绑定,体现“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如《礼记·祭义》载“宗庙之礼,所以留传后世也”,揭示其作为文化基因载体的功能。现代语义更扩展至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如“古琴艺术留传需活态保护”(《民俗研究》2021年第4期,第88页)。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八册)[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王力. 古汉语词汇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4. 郑玄注,孔颖达疏.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网络扩展解释

“留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将事物保留并传递给后世或他人,通常带有主观性和代际传承的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留传”指遗留下来的事物通过人为保存或刻意传递的方式代代相传。例如祖辈的技艺、文物、习俗等被保留并传给后代(、、)。

2.使用场景

3.与“流传”的区别

4.古籍与例句

5.常见搭配

若需进一步辨析“留传”与“流传”的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语言学资料(如、)。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郎备兵鞭哨笔健不殆不愧不怍侧听赪鳞穿方楚邦大江登三电工蜂铃傅姆高袤格律诗更仆难数攻苦食淡关毂规求无度国胤红树歌童红扎话次华光哗溃荒獐齎盗食禁甬雷雨云乐句凉落另开每人密计南楚内证捏脓抢满千古奇闻情恨拳发手集俟几宿分太阳草特贷听阈同德同心土壃万感翫好文疯我的大学诬谄下军狎溺销镕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