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踊的意思、成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踊的解释

丧礼之一。哭者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哀。《仪礼·士丧礼》:“君哭,主人哭,拜稽顙,成踊出。”《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哭君成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成踊是古代丧礼中的一种特定仪式,指丧主及亲属在特定场合按礼仪规定顿足痛哭的行为。这一仪节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祝》记载的「辨九拜」之礼,郑玄注云「成踊谓哭踊有节」,强调其动作需符合礼制规定的次数与节奏。

具体而言,「成」指完成规定的次数,《仪礼·士丧礼》载「凡踊,三哭而三踊」,即每哭三次则配合三次顿足。贾公彦疏解为「成踊者,前后三踊皆毕,乃谓之成」,说明需完成整套规定动作。其功能既是表达哀痛之情,也是维系「礼以饰情」的伦理秩序。

该仪式与「稽颡」(叩首)构成组合礼仪,《礼记·檀弓》载「孔子曰:拜而后稽颡,成踊乎其至也」,显示其在丧礼程序中的重要地位。相关术语还有「哭踊」「擗踊」,均属古代居丧礼仪的不同表现形态。

网络扩展解释

“成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丧礼中的特定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拼音:chéng yǒng
释义:指在丧礼中,哭丧者通过捶胸顿足的动作表达极度的悲痛。这一行为是古代礼仪中对逝者哀悼的仪式化表现。

二、详细解释

  1. 行为特征
    “踊”原指跳跃,此处特指丧礼中因悲痛而跺脚、捶胸的动作,属于礼节性哀悼方式。
  2. 礼仪规范
    根据《仪礼·士丧礼》记载,主人在丧礼中需“拜稽顙(叩头),成踊出”,即完成叩拜和捶胸顿足的仪式后方可离开。
  3. 情感表达
    这一动作并非随意发泄,而是遵循礼制、体现对逝者尊重的程式化哀痛。

三、文献出处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如:

四、现代应用
如今“成踊”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礼仪探讨中。需注意与“踊跃”等词区分,后者多表示积极态度,无哀悼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络保护价格表饰鼊屿不能赞一词裁皮草里金呈见瞋怪陈结斥陟抽膘穿角履除正挫锋搭扣逗趣躲煞防火墙烦溷根蕟顾虑重重哈肋巴合行宏规践列交坠瑾瑕九畹开吊开内空腹高心窥觊愧色翎枝留别六事巃嵷马禁糜耗木梢平富魄荡魂飞迁种起面饼青菜轻举琼珂旗牌秋千塞下深仁厚泽诗鬼缩聚晚憩侮弄綫抽傀儡湘女庙相态宪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