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朝 宋 王弘 。 弘 曾拜刺史,录尚书事,故称。 陶潜 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刺史 王弘 甚敬仰之,亲自造访。 潜 称疾不见。 弘 候知 潜 当往 庐山 ,乃遣其故人 庞通之 等携酒,先于半道邀之。 潜 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 弘 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终日。事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以“王録事”指礼贤下士者。 清 赵执信 《寓居新营门屋》诗:“欲移胜赏入中庭,池北墙头起草亭。诸君能为 王録事 ,好待秋晴携酒至。”
“王録事”是一个历史典故性称谓,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指南朝宋时期的官员王弘。因他曾任刺史并录尚书事的官职,故被称作「王録事」。后引申为代指礼贤下士之人。
源自《晋书·隐逸传·陶潜》记载:陶潜(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刺史王弘对其十分敬仰,亲自前往拜访。陶潜称病避见,王弘便遣友人携酒在半路相邀,最终两人在野亭饮酒畅谈终日。
这个典故体现了两个核心意象:
清代赵执信在《寓居新营门屋》诗中写道:「诸君能为王録事,好待秋晴携酒至」,此处即以「王録事」喻指懂得敬重文人的雅士。
「王録事」读音为wáng lù shì(注:显示的拼音「wánɡ wánɡ shì」应为笔误),其中「録」为「录」的异体字,此处指官职「录尚书事」。
《王録事》是一个词组,意为“王的记录和事务管理”。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官方文书,记录和管理王室的事务。
《王録事》可以拆分为以下几个部首和笔画:
《王録事》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其中的“王”指的是王族或统治者,“録事”意为记录和管理事务。在繁体字中,该词写作“王錄事”。
在古代,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其中的“録”字古时写作“勒”,表示记录和记载,也可以写作“簏”。而“録事”可以写作“勒事”或“簏事”。
1. 王録事是负责记录和处理王室事务的官员。
2. 在王宫里,有专门的王録事机构来处理国家大事。
与《王録事》相关的组词有:
与《王録事》意思相关的近义词有:
与《王録事》意思相反的词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