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匏竹的意思、匏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匏竹的解释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国语·周语下》:“匏竹利制。” 韦昭 注:“匏,笙也;竹,簫管也。”《南史·梁纪下》:“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齐宫清庙,匏竹不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今也牺尊在西,匏竹在下,侑于宗祖,交于神祇。”《元史·祭祀志二》:“匏竹者,分立于琴瑟之后,为二列重行,皆北向相对为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匏竹的汉语词典释义

核心释义

“匏竹”是古代乐器按材质分类的合称,属“八音”分类法中的两类:

  1. 匏(páo):指以葫芦(匏瓜)为底座或共鸣箱的乐器,如笙、竽。葫芦中空,可增强音色共鸣。
  2. 竹:指以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如笛、箫、篪、管等。竹管通过气流振动发声,音色清越。

文化内涵

“匏竹”一词浓缩了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元素:

文献依据

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权威辞书及典籍: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匏竹”为“笙、竽类匏乐器和管箫类竹乐器的统称”。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指出其出自《周礼》,属周代乐器分类体系。
  3. 《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 《乐记·乐象篇》:“匏竹之器,德音之所寓也。”

学术建议

若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匏竹”是古代中国对两类乐器的合称,源自“八音”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具体解析如下:

  1. 字义拆解

    • 匏(páo):本指葫芦的一种,古代用干燥的匏瓜制作乐器的共鸣箱,如笙、竽等吹奏乐器均属此类。
    • 竹:指竹制乐器,如笛、箫、管等。
  2. 历史背景
    这一分类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部分。“匏竹”合称常出现在文献中,代指吹奏类乐器或乐队。例如《礼记·郊特牲》提到“匏竹在下”,指这类乐器在祭祀中的位置。

  3. 代表乐器

    • 匏类:笙(以匏为底座,插竹管发声)、竽(形似笙而略大)。
    • 竹类:笛(横吹)、箫(竖吹)、篪(古代竹管乐器)等。
  4. 文化意义
    在诗词中,“匏竹”常象征雅乐或宴会音乐。如唐代白居易《咏怀》中“匏竹奏军宴”,即描绘军宴上的乐器合奏。

现代语境中,“匏竹”已不常用,更多作为研究古代音乐或文献时的专业术语。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乐器的形制或演奏方式,可参考《周礼》《乐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贝多叶书苾刍步后尘不树骖仆槎蘖淳洁春祈秋报大阿福诞马殚智竭力点的第二国际酚油分愿旰食宵衣归复过用餜子呴偷皇宗浍畎呼王接翼纪极今生积重难反看人行事狂蠢纩緜款曲周至枯麦莅官历久灵鉴林檎龙脑香树盲子木钟凝愁平平常常青华仙真庆礼衾窠懃恪阕勾人果丧仆三生愿沙板水粒思古私合宿营泰宇顽矿乌衣国乡耆县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