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志的意思、通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志的解释

(1).表达意趣志向。《晋书·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 謐 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2).犹通史。自 宋 郑樵 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

(3).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志”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表达意趣志向

“通志”最早指通过文字表达个人的志向或意趣。例如《晋书·皇甫谧传》记载,皇甫谧曾撰写《释劝论》以“通志”,即阐明自己的志向。


二、史书体裁(通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所著《通志》是这一含义的核心代表:

  1. 内容与结构:全书共200卷,涵盖三皇至隋唐的历史,分为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二十略”(如《氏族略》《艺文略》)最具独创性,系统梳理历代典章制度和文化成就。
  2. 史学价值:开创了通史编纂的新体例,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地方志类型

作为方志的一种,“通志”特指省级行政区编纂的综合性志书,例如:


“通志”既可以是个人志向的表达,也可指通史著作或省级方志。其核心语境需结合具体文献或用途判断。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权威典籍如《通志·二十略》或地方志原始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志》的意思

《通志》是一个汉字词语,指通行志书。通指广泛、普遍,志指记载、记录。总而言之,《通志》即广泛记载的志书。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志》的拆分部首是辶,并且它的笔画数为10画。

来源

《通志》最早出现在东汉元鼎四年的开始编纂的《汉书》中。后来,其他历史志书也往往以《通志》为名,以记载各种内容。

繁体

《通志》的繁体字为「通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通志》的部首形状略有不同。部首辵的左边会有三个点,而非现代简化字的两个点。

例句

1. 古代历史学家编写《通志》时,详细记载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组词

1. 通行:广泛流行、普及。

2. 志书:志志书,指记载各种内容的书籍。

近义词

1. 通史:普遍记载整个历史过程的史书。

2. 总志:完整记录某个领域全部内容的志书。

反义词

局志:专门记录某个地区或领域特定内容的志书。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跼奥林匹斯膀光不如归去参赞大臣察狱陈雷胶漆尘容冲天礮当今无辈悼楚瞪眡德意志第三帝国干颤缸盆攻势乖驳寡欲国华恒岳讧乱毁荡隳引节简睫毛寂嘿慷慨恪敬叩庐贶佑頍然列土封疆丽缛楼葱倮葬卖风情梅汤内峻外和宁人旁证辟如碁局请属欺役棋坐取纳冗复三胡身名俱败尸车使促狭书圃斯冰私论思想交流谭空颓惫徒作紊斁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