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界方的意思、界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界方的解释

(1).镇书纸的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的。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车驾幸学》:“内官进书案听宣,以经授执经官,进于案上……内官进牙界方。” 宋 杜绾 《云林石谱·菜叶石》:“ 汉州郡 菜叶玉石出深水……土人浇沙水,以铁刃解之成片,为响版或界方压尺。”《水浒传》第五一回:“锣声响处,那 白秀英 早上戏臺,参拜四方……拍下一声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生起拜辞,王者赠黄金十斤,又水晶界方一握。”

(2).即戒方。旧时塾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小木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背书不过,写字不堪……其餘小事,轻则学长用界方打,重则于圣人前罚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界方”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指古代文房用具,形制为长方形木条,常用于压平纸张或辅助书籍装订。此义项源自《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其功能类似于镇纸,但更强调规整作用。例如明清文人书案常备界方,用以保持宣纸平整,便于书写绘画。

二、特指带有刻度的镇书尺,兼具测量与镇物功能。据《辞海》(第七版)记载,此类界方多由硬木或玉石制成,边沿刻有寸、分刻度,既可画直线,也可固定书卷,常见于古籍修复和传统书画装裱领域。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文献学、文物鉴定等专业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界方”一词的含义需要结合不同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用法:

一、实物工具类

  1. 镇纸文具(主要用途)
    指古代用于压平纸张的条状工具,材料多为木质,也有玉石、象牙、水晶等高级材质。例如宋代文献记载,皇帝视察学堂时,官员会呈上“牙界方”(象牙制)作为礼仪用具。这一用途在《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及。

  2. 私塾体罚工具(衍生用途)
    明清时期,“界方”被用作戒尺的别称,即私塾先生惩罚学生的小木板。据明代《酌中志》记载,学生若背书不过关或字迹潦草,轻则被“界方打”,重则罚跪。


二、成语类(存争议)

少数词典(如)将其定义为成语,表示“行为受限于特定范围或方向”。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文学作品中,可能与现代对词语的引申解读有关,需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爱日挨晩败意包拢边险表范博籴不时之须柴毁骨立查问扯鸡骂狗承局成羣结夥诚志初露此界彼疆大喜发战废怠風燈伏地扣子庚伯各色公敌关补诡窃过实横玉怀生黄盖皇仪建家金麟据古开镇猪宽适壏埮聊以塞责蜜唧磨而不磷,湼而不缁默片滂沛铺盖峤外骑鲸李神经战神物射影十酒爽缪硕贤随兴颱風鲐稚天纪湉湉头至猥屑无疵宵金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