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躬身有礼的样子。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我在这黄叶林屈脊低腰,我曲躬躬的向地皮上伏。”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则见他曲躬躬笑把言词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曲躬躬汉语 快速查询。
“曲躬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躬身行礼的恭敬姿态。以下从释义、用法及来源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基本含义
指躬身有礼的样子,通常用于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或谦卑态度。该词由“曲躬”(弯腰)叠加构成,强调动作的恭敬程度。
读音与字形
该词多见于元代戏曲,以下为经典出处:
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元杂剧,表现人物行礼、对话时的谦恭姿态。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
如需查看具体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曲躬躬》(qū gōng gōng)是一个成语,意为屈膝行礼,表示向别人致敬或表示恭敬,也可用于形容低头、弯腰行礼的动作。
《曲躬躬》的部首分别是曰(日字旁)和足(走之足),整体共有24画。
《曲躬躬》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庶几谆谆,得曲躬躬。”表示谦恭有礼地向他人表达心意。
在繁体字中,曲躬躬写作「躬躬曲須」。
以古代的字体书写,曲躬躬可以写作曲鞠鞠。
1. 他看到长者走过来,忙不迭地曲躬躬,向长者行礼。(曲躬躬表示向长者致敬)
2. 他脸色苍白,曲躬躬地向主人讨饭吃。(曲躬躬表示恳求)
曲躬躬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没有独立的词组成分。
近义词包括躬行、 bow、鞠躬。
反义词是挺胸抬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