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止的意思、道止的详细解释
道止的解释
中道而止。《管子·法法》:“﹝令﹞出而道止,谓之壅。” 尹知章 注:“其事既出,中道而止,此则左右壅君事故也。”
词语分解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 止的解释 止 ǐ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古同“趾”,脚;脚趾头。 行起 笔画数:; 部首:止;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道止"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道"与"止"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可从以下两个层面阐释:
一、 本义:行走之路的终点或界限
- "道" 本义指人行走的道路(《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
- "止" 本义指脚(《说文解字》:"止,下基也"),引申为停止、停留、至、到、界限等义。
- "道止" 结合二者,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是道路的尽头、行程终止之处。它指代一个具体的空间或行动上的终点。例如在描述旅途或疆域时,指道路终止的地方或边界线。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二、 引申义:道德、事理的准则或最高境界
- "道" 在古汉语中高度抽象化,常指宇宙万物的本源、规律、真理,以及人伦社会的道德规范、正当途径(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 "止" 在此语境下引申为限度、标准、归宿、达到。
- "道止" 结合二者,引申指道德的最高标准、行为的最终准则、事理的终极境界。它强调一种应追求或已达到的完美状态或不可逾越的界限。例如在评价人的德行或学问成就时,指达到了道德的极至或学识的顶峰。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道止"一词,其核心在于"止"所设定的界限或终点作用于"道"所指代的对象(具体的路或抽象的道理)。因此,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 在描述具体空间或行动时,意为"道路的尽头"、"行程终止之处"。
- 在论述道德、学问、事理时,意为"道德的极至"、"最高的准则"、"最终的境界"。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网络扩展解释
“道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代文献及权威词典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道止”意为中道而止,即中途停止或半途终止。其中:
- 道:指道路、途径,引申为过程或执行路径;
- 止:停止、阻断,强调动作的终止。
二、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法法》:
“﹝令﹞出而道止,谓之壅。”
——尹知章注:“其事既出,中道而止,此则左右壅君事故也。”
此句描述政令发出后中途受阻,比喻因人为干扰导致事务无法顺利执行。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事物发展或命令执行过程中途受阻的情况,常见于古代政治或哲学语境,强调外部因素导致的停滞。
四、补充说明
- 现代适用性: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表达。
- 近义词:中道而废、半途而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管子》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请八辈蚕百花争艳八难背境悲鸾扇辨测别派脖拐搏激笞杖徒流创优舛斡玼瑕大篆洞分飞幕分担梗碍垢纷钩鈲鼓延恒言洄流家眷碱式盐纪功碑金鳌惊白惊敛吉祥板居室窥窃寥漠撩绕刘备笼篰猛古丁秘惜侔尊派力司乾修三侯之章讪答答地慑服设施射亭势家似水流年舒怀宿彦台秩腾腾慰情聊胜无问察下怀飨祀晓悟洗兵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