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祖先的一个分支。《魏书·济阴王小新成传》:“ 元法僧 叛, 显和 与战被擒,执手命与连坐。 显和 曰:‘ 显和 与阿翁同源别派。’”按 显和 为 济阴王 后裔。
(2).水的支流;山的分脉。 唐 方干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诗:“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巖别派像 天台 。” 唐 浩虚舟 《盆池赋》:“蛙穿而别派潜通。”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北为 华岳山 ,由 秦 陇 而来,踰 北栈 ,经 五郎 、 孝义 ,东出 商洛 ,融结 河南 诸山。 镇安 、 洵阳 、 汉阴 、 石泉 、 洋县 各山,皆其支分别派。”
(3).旧指儒家之外的学派。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别派驱 杨 墨 ,他鑣并 老 庄 。”
别派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核心维度,均强调从主体中分化出的独立分支:
指从原本的家族、学派或宗教体系中分离出的支系。例如:
“这一支族人属于王氏家族的别派,明末迁居江南。”
此义项强调血缘或师承关系的分流,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家族谱牍记载。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卷,第743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特指在武术、绘画、戏曲等领域中,由主流门派衍生出的新流派。例如:
“此拳法源自少林,后发展为禅武门的别派。”
该用法突出技艺传承中的创新与分化,多用于文化研究领域。来源参考:《中国武术术语大全》(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ISBN 978-7-5009-3820-1,第89页)。
“别派”隐含“非正统但具关联性”的语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其是否含贬义。例如清代文献《阅微草堂笔记》中“别派僧侣”指非主流的宗教分支,中性描述无褒贬。
权威文献参考:
“别派”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同源分支
指同一祖先或本源的分支。例如《魏书》记载的“显和与阿翁同源别派”,强调家族或宗族的衍生关系。
自然地理的分支
用于描述水流的支流或山脉的分脉。如唐代方干诗句“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巖别派像天台”,以“别派”比喻山水分支的形态。
学术或思想的分支
特指儒家之外的学派。唐代李商隐在诗中提到“别派驱杨墨”,将杨朱、墨家等学派视为儒家之外的流派。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魏书》、唐代诗词等古籍记载。
傍通暴处包衣种子补署差钱嗔恼迟晦楚箫疵陋从犯带鐍点点搠搠凋摧饤坐鹗眙范防飞軨弗靡冠盖相望冠缨国事孤子浩言黑司命合议洪炉灰败慧目或多或少活灵活现活期存款僭客较尉佳声击攻祭酹谲权军衆客殡款襟连根带梢路头菩萨瞒天大谎甍甍盘跚派司平实奇俊穷思毕精气象战容受折气世利送礼苏钟踏船同直宛珠鰕菜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