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脖拐的意思、脖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脖拐的解释

亦称“ 脖子拐 ”。亦称“ 脖儿拐 ”。用手打在脑勺子上。犹言嘴巴子,耳刮子。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临完,下车一个子儿没给还不算,还差点给我个大脖拐!” 魏巍 《山雨》第六章:“ 金丝 劈头给了他两脖子拐,打得他膀扇子都抬不起来了。” 管桦 《清风店》:“而老 曹克星 ,活像有人抽冷子在他后脑勺上打了个脖儿拐,张大嘴巴,瞪着眼睛,失魂落魄地望着那个截断他话的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脖拐”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用手击打后脑勺或脖子的动作,通常带有惩罚或责备的意味,与“耳刮子”“嘴巴子”类似。例如老舍在《龙须沟》中写道:“差点给我个大脖拐!”。

使用场景

  1. 动作描述:强调击打部位为后脑或颈部,如“打了一脖拐”。
  2. 文学表达:常见于北方方言文学作品,用于刻画人物冲突或情绪,如魏巍《山雨》中“劈头给了两脖子拐”。
  3. 口语化表达:多用于非正式语境,带有粗粝的生活气息。

其他说明

部分网页提到“拐脖儿”指烟筒的直角接头(如、2),但该含义与“脖拐”的击打动作无关,属于同音词混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方言变体,可参考《龙须沟》《山雨》等文学作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脖拐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颈部断裂的现象。脖拐的拆分部首是“月”和“卩”,其中“月”是头的象形,表示人物的头部部分,“卩”是一个字形,原始意义表示一种小礼物,后来引申为印章,表示事故。脖拐的拆分部首共有10画。 脖拐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考证,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一种由口口口演变而来的口语词汇。据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江苏、浙江一带的方言中,后来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 根据繁简体字的区别,脖拐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脖摃”。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脖拐可以写作“頟”、“餕”,不过这些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关于脖拐的一些例句: 1. 他昨天不小心摔倒了,导致脖子脖拐了。 2. 做家务时,要注意保护颈部,避免脖拐的发生。 和脖拐相关的组词有颈脖、脊梁、颈椎等。近义词包括颈椎受伤、颈部断裂等。反义词则有颈部健康、脖子正常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