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正的意思、蹈正的详细解释
蹈正的解释
履行端正。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俾蹈正者有所稟法,怀疑者有所问执。”
词语分解
- 蹈的解释 蹈 ǎ 践踏,踩: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 * )。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专业解析
蹈正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蹈”与“正”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遵循正道、践行正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为符合道德准则与社会规范。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分解
- 蹈(dǎo)
本义为“踩踏”,引申为实践、履行。《说文解字》释:“蹈,践也。” 如“循规蹈矩”中的“蹈”即强调依循规则行动。
- 正(zhèng)
指正道、正义,与“邪”相对。《论语·颜渊》云:“政者,正也。” 强调合乎伦理的准则。
二、合成词义
“蹈正”属动宾结构,意为以行动践行正道,常见于古典文献:
- 行为规范:指恪守道德,不偏不倚。
例:《明史·忠义传》载:“士皆蹈正奉公。”
- 品德评价:形容人正直刚毅,如“秉性蹈正”。
三、用法与语境
- 语法属性:动词性短语,多作谓语(如“君子蹈正”)或定语(如“蹈正之士”)。
- 语体色彩:属书面雅语,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哲学文本。
- 近义词:守正、持正、履正。
- 反义词:徇私、枉法、逾矩。
四、权威文献例证
- 《汉语大词典》
定义:“践行正道。”
- 《后汉书·杜栾刘李传》
“蹈正怀义,以安社稷。”
- 《清史稿·儒林传》
称学者“终身蹈正,不为诡随”。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
网络扩展解释
“蹈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履行端正,强调遵循正道、坚守品行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践行正直的准则,保持端正的品德和行为。多用于描述人恪守道德规范的状态。
- 字义分解:
- “蹈”:本义为“践踏”,引申为遵循、实践(如“循规蹈矩”中的“蹈”);
- “正”:指不偏斜、合乎法则,也代表正直、公正的品行。
2.出处与用法
-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曾巩的《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俾蹈正者有所禀法,怀疑者有所问执。”,意为让恪守正道的人有可效仿的榜样,让心存疑惑者有可求教的依据。
- 属于文言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
3.相关说明
- 语境特点:多用于强调个人修养或社会教化,带有劝诫、褒扬的意味。例如:“为政者当蹈正而行,以安民心。”
- 近义词:守正、秉正、持正;
- 反义词:逾矩、悖逆、失德。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敖曹保盈持泰恻淢刹那长生院冁然而笑笞扑怆天呼地祠城贰忒访谋封家干脆利落贡棐乖伶过激论寒浞爀曦喙突截近记事珠罝兔开口椒恳恩宽谅酷害浪语乐翁梁王苑连娉南辕喷勃彭薄披翫破坠浅陋潜研气冲斗牛锓板青伤丘垤气翼船闪石山阻盛寒生卷糁粒随溜儿太府天漏土长唯我论问齿武官无直巷族飨祚闲良官小篇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