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锓板的意思、锓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锓板的解释

刻书。 宋 范浚 《答姚令声书》:“得足下去月尾书……首及妄人假僕姓名和《元祐赋》,鋟板散鬻。”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后□□出藩入从,仕路通显,菴僧模字鋟板,揭之楣间。”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此书方谋鋟板,期与《索隐》并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锓板"是传统印刷术语,指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用于印刷的工艺过程。该词由两个汉字构成:

  1. 锑(qǐn):《说文解字》释为"刻也",《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其特指在木、石等材质上雕刻文字。此字在《广韵》中记载为"七稔切",属精细雕刻的工艺范畴。
  2. 板:指平整的木板,作为雕刻载体,多选用纹理细密的梨木或枣木,经特殊处理保证硬度与耐印性。

该工艺兴盛于宋元时期,据《中国印刷史》记载,锓板需经写样、上版、刊刻三道工序:先将誊写好的文字反贴于木板,刻工依墨迹剔除非文字部分,最终形成凸版印刷面。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描述:"锓梓之工,寸字百金",足见其技艺价值。

与"雕版"的差异在于:

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开宝藏》宋版佛经,即为锓板技术的典型遗存,其刀法精准度可达0.1毫米级差。该工艺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

“锓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ǐn bǎn,其核心含义为刻书,即雕版印刷的工艺。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历史用例

  1. 宋代:范浚在《答姚令声书》中提到“锓板散鬻”,指有人冒名刻印《元祐赋》并售卖。
  2. 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记载僧人将文字刻板后悬挂于门楣,体现锓板的文化传播功能。
  3. 清代:叶廷琯《吹网录·钞辑》提及“方谋锓板”,说明刻书是文献保存的重要方式。

综合解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雕版印刷的具体流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籍文献或相关学术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宝册本科辨画不动産财粟曹马传风黜革次前大明法度大杂烩地堰断长续短儿稚藩杝更践挂锡罕罕翰院黑白货何缘洪湖皇涧黄金埒阛肆护局芥蔕籍纳劲捷击壤歌积润开方破狱拉拉杂杂列地黧瘠离鸾别鹄蛎鹬龙碛履肠虐行鸥波萍迹朴渥乳鸦生剥盛积深盟十年九荒输款蜀士丝路思无邪素约陶鍊停水微薄谓谕文昌帝晓晦枵朽遐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