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鼇戴的意思、鼇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鼇戴的解释

神话传说谓 渤海 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见《列子·汤问》《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比喻负荷重任。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花开四照,唯见其荣;鼇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李调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新度量。车輦夫扛百不停,巍巍鼇戴万人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鼇戴”(áo dài)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典故,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神话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传说渤海东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因无根基随波漂流。天帝命十五只巨鳌轮流用头顶住山基,使山体稳固。后以“鼇戴”比喻巨鳌背负山岳的行为。

  2. 引申含义

    • 负荷重任:如清代李调元《石匠行》用“巍巍鼇戴万人仰”形容石匠承担艰巨工程。
    • 感戴恩德:因巨鳌受天帝之托负山,衍生出对深厚恩情的感激,如《楚辞·天问》中“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的哲学追问。
  3. 文学应用
    此典故常被用于诗文,既表达对艰巨责任的承担(如治理国家),也暗含对恩德的铭记,具有双重象征意义。

该词融合神话意象与人文精神,既可指物理上的负重,亦可喻精神层面的担当与感恩,常见于古典文学及政论文章。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鼇戴》这个词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特定的意义。下面是关于《鼇戴》的相关信息: 意思:《鼇戴》表示高山大海上方出现龙卷风等极度恶劣的天气现象,形容风力极强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鼇戴》是由部首“鼎”和“戴”组成的。它的拼音是“áo dài”。《鼇戴》的总笔画数是14笔。 来源:《鼇戴》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卫风·淇奥》:“鼇(í)鼇(áo)在淇奥,游戴其羽。”这句诗描写了龙卷风席卷淇水上空的景象,形成了这一词语。 繁体:《鼇戴》的繁体字是「鼇戴」。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有人将《鼇戴》写作「鳌裁」或「鳌代」,但现代通用的写法是「鼇戴」。 例句:他们在海上遇到了《鼇戴》,船只无法抵挡强风和浪潮的袭击。 组词:除了《鼇戴》之外,与此词相关的组词有:鼇风、戴横、鼇羽等。 近义词:与《鼇戴》意思相近的词汇有:强风、大风暴等。 反义词:与《鼇戴》意思相反的词汇有:无风、平静等。 希望以上关于《鼇戴》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