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eak and chilly;desolate] 衰败;冷落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1).萧条冷落;凄凉。 晋 陶潜 《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宋 刘过 《谒金门》词:“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 柔石 《二月》九:“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
(2).疏散;稀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頽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尔来飘流二十载,鬢髮萧索垂霜冰。”《明史·李时传》:“扈蹕謁陵,道 沙河 ,帝见居民萧索,愴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3).淡漠。《魏书·崔道固传》:“ 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4).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萧索”的汉语词典释义
“萧索”是一个形容词,主要描述景象、氛围或环境的凄凉、冷落、缺乏生机。其释义可分为以下层次:
自然景象的荒凉冷落
指草木凋零、景物衰败、气象清冷的自然状态。例如深秋落叶、冬季荒原的景象。
例句参考:鲁迅《故乡》中描绘:“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社会环境的寂寥萧条
引申为人物稀少、活动冷清、经济衰微的社会场景,如市集萧条、街巷空寂。
例句参考:老舍《骆驼祥子》写道:“冬日的北平城,街道格外萧索。”
情绪氛围的凄凉压抑
用于形容人的心境孤寂、情绪低落,或整体氛围的沉闷阴郁。
例句参考:郁达夫笔下“房间里弥漫着一种萧索的气氛”。
权威来源与引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冷落荒凉;缺乏生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查看词条(商务印书馆官网词库)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补充古义:“萧条;冷落。”如《史记·货殖列传》中“市井萧索”。
来源:王力等编,中华书局出版。
查看释义(中华书局工具书页面)
语义关联与延伸
文学与语言应用示例
古典诗词中常见以“萧索”渲染意境,如:
纳兰性德《浣溪沙》:“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柳永《雨霖铃》:“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现代文学则多用于刻画社会图景或心理氛围,体现时代变迁中的苍凉感。
“萧索”是一个形容词,读音为xiāo suǒ,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经典文学作品。
百万雄师包世臣悲笳变价不宜恻切巉差重印出次处暑粗顽骀荡道尽涂穷大望地鳖锻脩二八发誓分墬复语桴子革退胳胝儿国宦横牀豗击减字木兰花交旧系带解腕羁客粳米酒令揽凳掠立柳条帽笼愡乱岁卵砚率率緑蒙蒙尨降敲搕清结轻津饶言日久闰集山童擅移淑身倓钱田功天奬土匟玩兵威胁利诱文明棍文字交咸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