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捣衣石的意思、捣衣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捣衣石的解释

(1).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唐 王建 《捣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来擣帛。”

(2). 陕西省 勉县 旧 褒城县 境有 女郎山 ,山下有大石,相传为 东汉 张鲁 女捣衣所用之石。又 荆州 秭归县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捣衣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褒城县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庙 及擣衣石,言 张鲁 女也。”《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荆州记》:“ 秭归县 有 屈原 宅, 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捣衣石”是古代用于捶打、清洗衣物的工具,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实物用途
    捣衣石是古代妇女捶打衣物时垫在底部的石板,通常为长方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整坚硬。通过将衣物平铺其上,用木棒(如杵)反复捶打,去除污垢并软化布料。

  2. 字源解析
    汉字“砧”(读音:zhēn)本义即指捣衣石。篆文中,“砧”由“石”和“占”组成,“石”表示材质,“占”象征捣衣时的垫板,后引申为捶打、切割等工具的垫具(如铁砧、砧板)。

二、文化典故

  1. 历史传说

    • 张鲁女传说:陕西勉县女郎山下有巨石,相传为东汉张鲁之女捣衣所用。
    • 屈原宅遗址:湖北秭归屈原故居旁亦有捣衣石,传说其姊女须曾在此为他洗衣,遗址现存于“女须庙”附近。
  2. 文学意象
    唐诗中常以“捣衣石”寄托情感,如王建《捣衣曲》中“月明庭中捣衣石”描绘秋夜劳作场景;杜甫《捣衣》诗“秋至拭清砧”亦借捣衣石抒怀。

三、引申含义

在成语中,“捣衣石”可比喻费力却收效甚微的行为,例如“以捣衣石捣衣”形容方法不当导致事倍功半。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历史遗址细节,可参考古籍《水经注》或地方志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捣衣石》是什么意思?

《捣衣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词语,指的是一种用来搓洗衣物的石头。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在过去被广泛使用。通常由一块石头制成,形状呈扁圆状,因其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颗粒,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清洗衣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捣衣石》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扌)和石部(石),表示与手和石头相关。根据笔画的计算,它的总计为11画。

来源:

《捣衣石》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代,人们使用这种石头来清洗衣物,洗去污渍和污垢。因此,这个词语就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繁体:

《捣衣石》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擣衣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捣衣石》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擣衤石」。

例句:

1. 她用捣衣石将衣物清洗得干净明亮。

2. 捣衣石的重量和颗粒能够帮助快速去除污渍。

组词:

与《捣衣石》有关的组词有:擣衣液、擣衣板、捣衣工等。

近义词:

《捣衣石》的近义词包括:衣石、搓衣石等。

反义词:

《捣衣石》的反义词可以理解为没有石头帮助清洗的情况,如用手搓洗衣物。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统一战线便桶兵匠部别娼女超忽虫蚀鸟步锉碓刀客帝天短接方絮封赏负重吞污干重隔片官薄鼓腹含哺郭郎火子简惰姜黄笺简茧栗犊节慨即墨惊恨抅绳孔亟昆圃琅华蓝湛湛旒旗轮光轮人緑耳玫瑰罋梅妆木槽马年轻人弄精魂朋好平辇贫乐契厚起急青杏弃逆归顺秋汛雀屏升超牲用锁缚洼涔卫星城镇先手写书洗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