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卫星城镇的意思、卫星城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卫星城镇的解释

又称“卫星城市”。为分散市区人口和企事业单位而在大城市郊区或附近地区新建或扩建的独立的城镇。因其像卫星一样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周围,故名。如闵行、安亭、金山、嘉定等就是上海市的卫星城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卫星城镇是围绕大城市周边建设的中小城市,旨在缓解中心城市压力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卫星城镇依附于大城市,地理位置邻近(通常距市中心不到100公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该概念由美国学者泰勒于1915年提出,中文译为“卫星城镇”或“卫星城市”。

二、核心特点

  1. 功能互补:拥有就业岗位、住宅及公共设施,减少对中心城市的依赖。
  2. 人口规模:一般在数万至30万人之间。
  3. 空间分布:呈环状围绕中心城市,类似卫星环绕行星的布局。

三、主要类型

  1. 按职能划分:工业型(如上海金山)、居住型、科研文教型(如英国剑桥)。
  2. 按独立性划分:
    • 卧城:以居住为主,依赖中心城市就业;
    • 半独立式:部分功能自给;
    • 独立式:具备完整城市功能。

四、关键作用

  1. 缓解城市病:分散人口、产业,改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 促进区域发展:通过工业郊迁带动郊区经济,支援农村建设(如提供技术、医疗资源)。
  3. 战备与人防:分散战略目标,增强城市体系抗风险能力。

五、典型案例

上海市的闵行、安亭、金山、嘉定等城镇,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成为典型的卫星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和今日头条的详细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卫星城镇

卫星城镇是指在一个大城市周边建设的、依赖于大城市而存在的小型城市或城镇。它可以提供住宿、工作、教育和娱乐等生活服务,同时又能够为大城市减轻人口压力、分流资源和吸引投资。

拆分部首和笔画:卫(卩+口),卩的笔画数为2,口的笔画数为3;星(日+生),日的笔画数为4,生的笔画数为5;城(土+成),土的笔画数为3,成的笔画数为6;镇(金+真),金的笔画数为8,真的笔画数为10。

来源:卫星城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由当时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区域发展而提出的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卫星城镇逐渐成为了解决大城市扩展和改善城市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繁体字:衛星城鎮。

古时候汉字写法:衛星城鎮。

例句:新建的卫星城镇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居住选择。

组词:城市化、卫星、城市、城镇。

近义词:系列城市、周边城市。

反义词:主要城市、大都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