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孔亟的意思、孔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孔亟的解释

很紧急、很急迫。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李若谷》:“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筑坝开河,劳费无算。”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先是在军中,我师已孔亟。” ********* 《香港兴中会宣言》:“本会需才孔亟,会友散处四方,自当随时随地,物色贤材。”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函》:“现军兴需财孔亟,务望从速筹款,陆续匯 沪 ,以应军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孔亟(kǒng jí)是汉语中一个形容情势极为紧迫的文言词汇,多见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其核心含义为“非常紧急;迫切到极点”,强调事态的危急性和紧急性。以下从释义、字源、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用法

  1. 基本释义

    “孔”为程度副词,表“甚、很”;“亟”意为“急迫、紧急”。合指情势极度紧迫,刻不容缓。

    例:灾民待援,饥寒孔亟。

  2. 语境应用

    • 历史文献:多描述战乱、灾荒等危急局面。

      《清史稿》:“河工溃决,民命孔亟。”

    • 现代用法:常见于严肃书面语,如政策文书、新闻报道,强调事态严峻性。

      例:疫情防控,物资调配孔亟。


二、字源解析

    • 本义为“洞穴”,引申为“通达”,后虚化为程度副词“甚、很”(《说文解字》:“孔,通也”)。
    • 先秦典籍已见副词用法,如《诗经·小雅·鹿鸣》:“德音孔昭”。
    • 甲骨文象“人顶天立地”形,本义为“急迫”(《说文解字》:“亟,敏疾也”)。
    • 古籍中多表紧急,如《庄子·盗跖》:“亟去走归”。

三、权威文献引用

  1. 《汉语大词典》

    “孔亟:非常紧急。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时局孔亟,可见一斑。”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4卷)

  2. 《辞源》(修订本)

    “孔亟:十分急迫。‘孔’表程度深,‘亟’为急迫义。用例见近代公文,如‘民生凋敝,国用孔亟’。”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3. 王力《古汉语字典》

    “亟”字条释:“急迫。‘孔亟’为同义复合,表极度紧急。”

    (来源: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


四、经典用例


“孔亟”作为文言遗存词汇,承载着对极端紧急状态的强效表达,其权威释义与历史用例均印证了语义的严肃性与书面性。现代使用需注重语境适配,多用于强调社会、民生等重大紧迫议题。

网络扩展解释

"孔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ǒng jí,表示事情非常紧急、迫在眉睫的状态。以下是综合分析:

  1. 基本释义
    由"孔"(本义为眉毛间距,引申为程度副词"很")和"亟"(急迫)组合而成,强调紧迫性。例如孙中山曾用"需才孔亟"表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 历史用例

    • 明代冯梦龙《智囊补》:"东南漕务孔亟",描述漕运事务的紧迫性
    • 清代《睢州志》:"边事孔亟",指边疆战事危急
    • 廖仲恺致函提及"需财孔亟",突显军费筹措的急迫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政务、军事、人才招募等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现代也可用于商务或突发事件描述,但属于书面化表达。

  4.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引用或特定语境强调紧迫感,例如学术论文中可能用"研究需求孔亟"来突显课题的时效性。

需注意:"孔亟"属于正式用语,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等替代表达。其古雅特性使其在文学创作或特定文体中仍具表现力。

别人正在浏览...

白皑皑比喻承籍持守稠适从军行瘯癳错折带胁大斋堆阜二拔耳朵软泛荡佛眼佛心浮慧复牌父师矸石给给盥盆黄帝子孙江东三罗讲义江洲精秀近署可是么阑单浪荡子离山调虎马鞯鸣唳木斛南园内紧外松凝住扑簌千籁啓齿清郎青影鲯鳅球杖容假扫墓森棱社会风气射莎蛇杖事畜诗传十世单传树教疏勺四乳四肢百体通沟通石小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