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擣虚的意思、擣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擣虚的解释

乘虚进击。《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不先防近而图远,恐擣虚絶粮道,且深入。”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临机之际或因吾言而能有所决,则举一国犹擣虚耳。”参见“ 批亢擣虚 ”、“ 擣虚批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擣虚”是汉语古语词,本义指军事上攻击敌方防备薄弱的环节,后引申为抓住要害、直击弱点。该词由“擣”(同“捣”,冲击、攻打)与“虚”(空虚、薄弱)组合而成,体现古代兵法中“避实击虚”的战略思想。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擣虚”一词最早见于明代军事文献,如《草庐经略》提到“攻其无备,擣其空虚”。其核心语义包含两方面:

  1. 军事战术:指通过突袭或迂回战术攻击敌方防御松懈的据点,例如《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可视为同类概念。
  2. 抽象引申:现代汉语中可比喻针对问题关键或对手弱点进行精准打击,如商业竞争中的差异化策略。该词在古籍中常与“批亢”连用,构成“批亢擣虚”的固定搭配,强调攻敌要害的主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擣虚”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现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dǎo xū(注音:ㄉㄠˇ ㄒㄩ)
释义:指攻打敌方空虚薄弱之处,属于兵法中的避实击虚策略。繁体“擣”即现代“捣”字,常见于古籍。

二、引证解释

  1. 战术运用
    明代刘基《御制平西蜀文》记载:“乘机破关,捣虚而至伪京师”,指趁敌方防守空虚时攻破关隘,直取都城。
  2. 战略思想
    《新唐书·南蛮传》提到“不先防近而图远,恐擣虚绝粮道”,强调忽视近处防御而远征可能导致后方被袭断粮。
  3. 决策参考
    宋代陈亮《酌古论》以“举一国犹擣虚耳”说明抓住敌方弱点可轻松取胜。

三、相关词语

四、使用注意

该词多用于文言或军事理论语境,现代汉语中常用“乘虚而入”“避实击虚”等替代。若阅读古籍时遇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战术场景。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新唐书》、刘基、陈亮等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话戏八十千摽虔避心伯尔尼步人后尘才貌两全伧辈持扶爨火断线风筝法政革罢观优憨害酣叫画涂呼吃浇俗交议洁藏阶蓂节时寂静楖枥计量惊慴蹶仆峻疾峻爵孔翠恐詟愧忏暌远列离晖蠡口临军对阵留客雨明懋内妾驽骖挪挱侨军啓曙让枣推梨人足家给色府省陌声纽声望石绿殊绩顺带硕望宿德探检叹企秃骭拖拽綫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