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松关的意思、独松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松关的解释

关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西北 独松岭 上。关道险窄,旧为军事要地。《元史·世祖纪五》:“国信使 亷希贤 、 严忠范 等至 宋 广德军 独松关 ,为 宋 人所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独松关》:“﹝ 希贤 等﹞至 独松关 ,戍关者……杀 忠范 ,执 希贤 。 希贤 亦病创死。 世皇 闻之,大怒,趣进攻。嗟夫, 宋 之亡也,非有 桀 紂 之恶,特以始之以拘留使者,肇天兵之兴,终之以误杀使者,激 世皇 之怒耳。”《清史稿·戴熙传》:“ 熙 以所部练勇付按察使 段光清 ,会旗兵防 独松 , 千秋 等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松关是中国浙江省一处重要的历史关隘遗址,具有深厚的军事与交通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独松关(Dú Sōng Guān)

释义:

独松关是位于中国浙江省安吉县与杭州市余杭区交界处的古关隘,因关隘两侧山势险峻,唯有一条狭窄通道穿松林而过得名。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期曾为抵御金兵南下的军事要塞,元明时期亦为浙北至皖南的交通咽喉。

历史地位:

  1. 军事要冲: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临安(今杭州)时,宋将张濡率军在此阻击,关隘现存垒石遗迹印证其防御功能(来源:安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吉县志》)。
  2. 古道枢纽:属浙皖古道(杭州至宣城)关键节点,现存长约1200米的石板路,为古代商旅往来要道(来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古代道路调查》)。

地理特征:

关隘地处天目山余脉,两峰夹峙,最窄处仅容单骑通行。现存关墙残高约5米,以块石垒砌,南北各有拱门遗迹(来源: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

文化意义:

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其“险扼宣歙,屏障吴越”,凸显其战略价值。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见证古代江南军事防御体系(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


参考资料

安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安吉县志·军事篇.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古代道路调查报告. 文物出版社.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 文物出版社.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官网公示文件.

(注: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仅标注来源。建议通过地方志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查询详情。)

网络扩展解释

独松关是中国古代重要军事关隘,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一、地理位置与结构

独松关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地处临安(今杭州)西北,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狭谷相通,是古代临安经广德通往建康(今南京)的咽喉要道。关隘以块石砌筑,原长23.5米,高约6.6米,现存部分遗迹。

二、历史沿革与军事作用

  1. 南宋屏障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为抵御金兵而建,与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临安北侧的主要防线。
  2. 元灭宋关键战役
    1275年,元军攻破独松关直取临安,导致南宋灭亡。此外,南宋曾在此杀死元朝议和使臣,加速了元军南侵。
  3. 后世战事
    明清时期仍是战略要地,如太平天国李秀成曾借道独松关解天京之围。

三、文化意义

四、现状

现为历史遗迹,部分关墙因修建公路被毁,但仍保留险要地形特征。

总结来看,独松关不仅是地理要冲,更是南宋存亡的关键节点,兼具军事史与文学史双重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百翮边场贬辱别屯扯铃陈衡恪春繁丹寸蹬腿电力系统遁戢法坛鸹捋广斥规建规景桂露贵素夯歌花艳灰沉沉慧水浑一金银山开道诳欺老身流连忘反糱麴畔道离经憉悙剽悍前伐强济乾果佥院桥冢人行横道线柔娥蹂辚森肃山父勝幡牲盟十行耍熊孰察死将私誉思元苏兴台兵枱盘铁脇团栾外庭误断坞候无声无臭相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