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鲵鳅的意思、鲵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鲵鳅的解释

亦作“ 鯢鰍 ”。泥鳅。泛指小鱼。《庄子·庚桑楚》:“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鯢鰌为之制。” 陆德明 释文:“《广雅》云:制,折也。谓小鱼得曲折也。” 宋 苏轼 《上皇帝书》:“王者之用人,如 江 河 , 江 河 所趋,百川赴焉,蛟龙生之。及其去而之他,则鱼鳖无所还其体,而鯢鰍为之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鲵鳅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 指代两种不同的水生动物(现代较少用):

    • 鲵 (ní): 指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一种体型较大的两栖动物,属于隐鳃鲵科。它生活在山区的溪流中,叫声似婴儿啼哭,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鳅 (qiū): 指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体细长,体表有黏液,常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淤泥底质水域。
    • 因此,“鲵鳅”连用,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指代“大鲵和泥鳅”这两种动物,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2. “鲵鲸”的讹写(古义):

    • 在古汉语文献中,“鲵鳅”有时是“鲵鲸”的讹误或另一种写法。
    • 鲵鲸 (ní jīng): 这个词语在古代典籍中常用来比喻凶恶的敌人或渺小不足道的事物。
      • 比喻凶敌: “鲵”指雌鲸(一说为大鲵),“鲸”指雄鲸或泛指鲸鱼。鲸鲵在古代被认为是凶猛的水族,故用以比喻凶恶的敌人或叛逆者。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取其鲸鲵而封之”的说法,指诛杀首恶。
      • 比喻渺小: 有时也用于形容微小的事物,与庞大的鲸鱼形成对比,强调其微不足道。例如《庄子·庚桑楚》有“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鳅为之制”的说法(此处的“鲵鳅”即指小鱼小虾,或理解为小泥鳅)。

“鲵鳅”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为“鲵”(大鲵)和“鳅”(泥鳅)两种动物的合称,但实际使用频率不高。更值得注意的含义是其作为“鲵鲸”的讹写或变体,在古汉语中用于比喻凶恶的敌人或渺小的事物。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尤其是在阅读古籍时,需留意其可能指向“鲵鲸”的古义。

来源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提供“鲵”、“鳅”的基本释义)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4).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提供“鲵鲸”的释义及古文献例证)
  3. 罗竹风 主编. (2007).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提供“鲵鲸”的释义及古文献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鲵鳅”一词的释义可从字面含义和成语比喻两个层面理解:

一、字面含义

  1. 动物指代
    “鲵鳅”由“鲵”和“鳅”组成:
    • 鲵:指两栖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体长且扁,生活在山溪中,叫声似婴儿。
    • 鳅:指泥鳅等鳅科鱼类,体圆鳞小,常见于水田或河湖中。
    • 组合后,“鲵鳅”泛指小鱼或泥鳅,如《汉典》提到“鲵鳅(泥鳅)”。

二、成语比喻

  1. 引申含义
    成语“鲵鳅”借用了鲵鳅在水中的灵活特性,比喻人行动迅速敏捷、机智灵活。例如形容人反应快、处事机敏。

三、使用场景

“鲵鳅”既指代泥鳅、小鱼等水生动物,也可通过成语表达对人物性格或行为的赞美。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鱓标叉笔孽不离才丽操之过急澄简迟景畴怀诞英打食得胜褂吊问叠翠发瘕芳香風塵之會苻娄浮切鶝鶔汉皓很人滑座糊口度日急缚警问警讯金帐讥俗九经库集贤殿蠲涤里长林英六联谬容婥婥平射炮破损起承转合轻嫷青龙疏勤肃软溜溜三五夕神虈双门説不定祀享速写画亭场通观挽引霞编下程咸潮小解霄路胁附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