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共王 有宠子五人,无嫡立。乃埋璧祷于神,使能践之者立为嗣。 平王 幼,抱而拜,压纽,竟续 楚 祀。后因以“履璧”为继位之典。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履璧之禎,获珪之应,著在纪岁。”参阅《史记·楚世家》。
“履璧”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源自《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共王选嗣事件:
南朝梁代江淹在《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中曾用“履璧之禎”描述君主继位的祥瑞。
提示:若需了解完整典故细节,可查阅《史记·楚世家》或高权威词典(如、2来源)。
履璧(lǚ bì)是一个成语,意为传承古代学术和文化的瑰宝。璧指古代玉器中的一种圆形平板,而履则是踏着,代表了学习和传承。履璧意味着继承古人的学问和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履璧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尸(shī)和玉(yù),其中尸在这里是一个偏旁部首。履璧的总笔画数为19,其中履的笔画数为13,璧的笔画数为6。
履璧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是一种象征古代帝王才干和美德的礼器。在中国文化中,履璧被视为重要的象征,并常用于文学和文章中表达对于古代学问的传承和尊重。
履璧的繁体字是履璧,与简体字形式相同,只是书写风格略有不同。
在古代,履璧的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履的古代写法为屦,表示鞋子。璧在古代写作畀,指玉石。这些古代汉字写法是在漫长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现代的形态。
1. 他是一位履璧之人,承传了先辈的学问和品德。
2. 这座图书馆是履璧文化的宝库,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籍。
3. 我们要继续履璧,将先贤的智慧传递给下一代。
组词:履历(lǚ lì)- 指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和工作经验。
近义词:传承(chuán chéng)、继承(jì chéng)。
反义词:故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表示停滞不前,不肯学习或创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