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木香的别名。 宋 王观国 《学林·五木香》:“古药方有五香散,而其方中止用青木香,则五木香即青木香也。”亦省作“ 五香 ”。《北史·真腊国传》:“其王三日一听朝,坐五香七宝牀,上施宝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木香》:“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三洞珠囊》云: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烧之能上彻九天也。”
五木香,又称青木香或广木香,是中医典籍中对特定芳香药材的称谓,特指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旧称Saussurea costus)的干燥根。其名称由来与古代文献记载及药材特性相关:
名称释义
“五木香”中的“五”可能源于古代对其植物形态或药性的概括,如《名医别录》记载其“叶似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结实黄黑”,但更主流的解释认为“五木”指其根茎干燥后质地坚实如木,且香气浓郁,故称“木香”。前缀“五”或为强调其品质上乘(如“五”在古汉语中可表“多”或“优”),或与早期分类方式有关。后世多简称为“木香”或“广木香”(因主产于广东、印度等地得名)。
药用特性
五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香气浓烈而持久,是治疗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的常用药,如经典方剂木香槟榔丸即以其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挥发油(含木香烃内酯等)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抗菌作用 。
文献溯源
古今异名辨析
需注意古籍中“五木香”偶与“青木香”(马兜铃科马兜铃根)混淆。宋代《证类本草》已作区分:“木香,即今广木香也……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有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者,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 现代为确保用药安全,已禁用含马兜铃酸的青木香,临床所用“木香”均为菊科五木香 。
权威参考文献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信息,,“五木香”的解释如下:
五木香是中药青木香的别名,属于菊科植物云木香的干燥根,常见于古代医籍记载。
其名称来源于植物形态特征:“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称“五香”或“五木香”(《本草纲目》引《三洞珠囊》记载)。
部分文献将“五木香”简称为“五香”,但需注意与同名香料(如丁香、茴香等)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临床应用,可参考《本草纲目》相关章节或中医药典籍。
本州冰鲜唱反调担差单究彫镌抵冒断篷船返辔肥膘风竿附件符识辅正扶支赶时髦高城深池古体横使黄道十二宫花雪嘉问接替静智寄谢居句抗首客帆刻句赖帐蜡觜零凋龙輀面奏木排苜蓿南腔北调拗性偏指平剑泼皮货蒲筵千年枣人自为战柔抚沈猜试射疏襟树类竖笠硕茂殊伟贪杯鞀铎誻誻吞舟是漏万念俱寂畏天知命蜗名蝇利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