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末有 老子 入夷狄为浮屠的传说,至《老子化胡经》、《西升经》等道经,益增附会,证成其说,谓 老子 西游化胡成佛,并以佛为其弟子,自号为“古先生”。后世因以“古先生”借称佛及佛像。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深洞长松何所有,儼然 天竺 古先生 。” 赵殿成 笺注:“《西昇经》:‘ 老子 西昇,开道 竺乾 ,号 古先生 。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李荣 注:‘ 竺乾 者,西域之国名也。号 古先生 者,谓无上大道先天而生。故曰 古先生 ,即 老子 之别号也。’” 唐 白居易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絶宾友见戏十韵》:“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原注:“ 竺乾 古先生也。”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当户古先生,鬼工迄未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琉璃青黯黯,静对古先生。”
“古先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宗教文化背景的特定称谓,其含义与佛道两教的传说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古先生”源于东汉末期的道教传说,认为老子(道家创始人)西行至西域后,化身为佛陀并创立佛教。这一说法在道教经典《老子化胡经》《西升经》中被进一步附会,称老子自号“古先生”,并将佛陀视为其弟子。后世因此用“古先生”代指佛或佛像。
唐代文人作品中常出现这一词汇,例如:
该词反映了历史上佛道两教的互动与融合。道教通过“老子化胡”传说将佛教纳入自身体系,而“古先生”的称谓正是这一文化策略的产物。
现代语境中,“古先生”主要用于学术讨论或古典文学研究,需注意其与普通“先生”(尊称学者或男性)的区别。历史上这一说法曾被佛教界质疑,但作为文化符号仍具研究价值。
“古先生”本质上是道教为强化自身地位而创造的宗教符号,后演变为佛的代称,并在文学中成为佛教文化的诗意表达。
《古先生》是一个常用的称呼,通常用来称呼年长的古代人物,尤其是那些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用古先生来称呼对方,表示对其尊敬和崇高的敬意。
《古先生》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古、先、生。
其中,古字的部首是口,而它的总笔画数是5。
先字的部首是人,总笔画数是6。
生字的部首是生,总笔画数是5。
《古先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尊称称谓。人们在古代对那些拥有深厚学识、有见识、有智慧的古代人物表示尊敬时,常常使用“古先生”这个称呼。
在繁体中,“古先生”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一致,没有特别的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的结构和形态比较复杂,有时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笔画与组合来书写。然而,古代的具体汉字书写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且各地的写法也有细微的差异。对于《古先生》这个词,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的写法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古先生》的例句:
1. 在这个村子里,有位年迈的古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历史的珍贵信息。
2. 这位古先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的睿智和见识令我深感敬佩。
与《古先生》相关的组词:
1. 古文化
2. 古代
3. 古人
4. 先辈
与《古先生》意思类似的近义词:
1. 长者
2. 高人
3. 大人
与《古先生》意思相反的反义词:
1. 年轻人
2. 朝气蓬勃的人
3. 青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