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俨然的意思、道貌俨然的详细解释
道貌俨然的解释
见“ 道貌岸然 ”。
词语分解
- 道貌的解释 .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异。”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 汉钟离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来坌。”.指清雅飘逸的面貌。
- 俨然的解释 ∶形容整齐阵容俨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形容特别像蹲石鳞鳞,俨然类画。;;《聊斋志异;促织》 ∶形容庄重严肃闻之俨然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鲁迅《祝福》详细解
专业解析
"道貌俨然"(也常写作"道貌岸然")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人的神态外貌庄重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但往往带有贬义,暗指其外表装得正经高尚,而实际可能表里不一、虚伪做作。
详细释义:
-
字面拆解与核心含义:
- 道貌: "道"指道德、道理、正派;"貌"指外表、神态、容貌。合起来指外表看起来符合道德规范、正经严肃的样子。
- 俨然: 形容庄重、严肃、一本正经的神态。
- 整体: 形容人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
深层含义与用法:
- 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其强烈的讽刺意味。它不仅仅描述外貌的严肃庄重,更强调这种庄重严肃是刻意伪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内在的虚伪、卑劣或不端行为。
- 使用时,通常带有贬义,指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行为龌龊、心术不正的伪君子。
- 它揭示了外表与内在、言与行之间的巨大反差和矛盾。
-
文化内涵:
- "道貌俨然"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道德要求。它批判的是那种只注重表面功夫、沽名钓誉的虚伪人格。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揭露和讽刺那些在公众面前装腔作势、摆架子,实则内心肮脏或行为不检点的人。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道貌岸然"的释义为:"神态庄重严肃(常含讥讽意)。" 这一定义简洁地抓住了该成语的核心——庄重严肃的外表及其常含的讽刺意味。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提供了更详细的解释:"神态庄重严肃。多含讥刺意。谓神态故作正经。" 明确指出其常用于讽刺,并点明"故作正经"的虚伪本质。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解释为:"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强调了其现代用法中强烈的批判对象——伪君子。
"道貌俨然"是一个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成语,它描绘了一个人外表庄重严肃、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但其深层含义在于揭露和批判这种形象背后的虚伪本质。它提醒人们警惕那些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伪善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强烈的贬义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道貌俨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o mào yǎn rán,其含义与“道貌岸然”相同,通常用于形容人外表庄重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但往往暗含表里不一或故作姿态的贬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本义:指神态严肃端正,表面看似遵循道德规范,实际可能虚伪做作。常用于嘲讽那些表面上正经、内心却另有盘算的人。
- 结构分析:
- 道:道德准则;
- 貌:外表形象;
- 俨然:庄重严肃的样子。
2.出处与例句
- 经典出处:巴金《家》中提到:“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 现代例句:高阳在《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中写道:“曾相道貌俨然,出语亦有冷隽的时候了。”。
3.用法与感情色彩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行为。
- 感情色彩:含贬义,暗含讽刺意味。
4.近义词
5.补充说明
-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对伪善者的调侃。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演变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拔号弊害柴桌揣歪牀敷处死促遽麤色单板计算机电炬点涴跕蹝二世凡身浮面观国含贷航船甲长翦片假似戒品节镇解秩机巧啃气略计临界状态六钟麻辞免罢迷留闷乱民产谬诞撇油乒乓球乾挣嫶妍轻使秋殿权重弱疾三北失桂施鍼霜露之辰署摄术术司分腾口通巢抟沙微小违约金卫足葵卧牀五祖险些邪谗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