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果。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假似那 陈州 百姓每不伏我呵,我可怎么整治他?”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正末云﹞哥也,假似有人駡您兄弟呢?﹝ 宋江 云﹞忍了。”
(2).譬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假似 繆千户 欺心混赖,负我多金,反致得无聊如此,他日岂无报应?”
“假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用法进行解释:
假设或举例
在元明时期的古典文学中,“假似”常用于表示假设条件或举例说明,相当于“如果”“假使”或“譬如”。
例句:
假扮或看似真实
作为成语时,“假似”指表面上伪装成某种状态,但实际并非如此。例如:“他假似热情,实则另有所图。”
“假似”在不同场景下有双重含义:
《假似》是一个中文词语,主要表示某物或某种情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真实的或相似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假似》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在左边为“亻(人)”,右边为“欠(欠缺)”。它的五笔字形码为1563434。
《假似》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汉书·食货志》中,用于描述商人经商的手法。后来,该词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的表面看起来与真实或相似,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或不同。
《假似》的繁体字为「假似」,保留了原始的意义和拼写方式。
在古代,汉字写法的一些细节与现代略有不同。关于《假似》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中,可能会使用一些不同的部首组合或笔画顺序,但整体的意义并未改变。
1. 她的微笑假似亲切,却带着一丝冷漠。
2. 这个假似正品的商品实际上是山寨货。
3. 他的眼神假似坦诚,但我能感觉到其中的虚伪。
1. 假装:
2. 假货:
3. 假象:
1. 虚假:
2. 假装:
3. 伪装:
1. 真实:
2. 相似:
3. 真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