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盗巢。 宋 刘子翚 《谕俗》诗之十:“兹乡山水佳,昔乃为盗窟。”《明史·刘玉传》:“ 福建 、 浙江 盗起,命往督兵捕。议创 寿寧县 於 官臺山 ,以清盗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适从 江 臬娶妇而归,不意途陷盗窟。”
“盗窟”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盗窟”指盗贼或土匪聚集的巢穴,也可比喻坏人藏匿的场所。该词由“盗”(盗贼)和“窟”(洞穴)组成,字面意为“盗贼的洞穴”。近义词包括“山寨”。
二、历史文献用例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盗窟”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描述,强调非法群体的聚集地。例如:“警方突袭了山中的盗窟,抓获多名嫌疑人。”
该词兼具字面(物理巢穴)与比喻(非法势力据点)两层含义,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书面色彩。
盗窟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包括“盗”和“窟”。以下是这个词的详细解释:
“盗”字的部首是“⺧”,总共有10个笔画。
“窟”字的部首是“穴”,总共有8个笔画。
盗窟一词原本是指盗贼常常藏匿、居住或活动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盗窟也可以泛指窝点、聚集地或藏匿之处。
在繁体字中,盗窟的写法为「盜窟」。
在古代汉字中,盗窟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1. 他们破获了一个隐藏在山洞里的盗窟。
2. 警方已经封锁了附近的盗窟,正在进行搜查。
1. 盗贼:指从别人处非法获取财物的人。
2. 窟窿:指有洞或凹陷的地方。
3. 盗窃:指非法拿走他人财物的行为。
1. 盗巢:指盗贼常常聚集居住的地方。
2. 地窖:指地下储藏食物或财物的地方。
安全:指没有危险、没有风险的状态或地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