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进;后辈。《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毛 传:“许,进。” 马瑞辰 通释:“‘昭兹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诗五章皆首尾相承,此特易字以协下韵,哉与兹声同。来,犹后也。后,犹嗣也。来许,犹云后进。”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药王庙》:“今虽莫详其处,尚有存图,以示来许。”
“来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和文献背景理解:
基本解释
由“来”和“许”组成,表示事物或情况即将发生或出现,带有期待、预感的意味。例如:“他的一番话似乎暗示着来许的重大变化。”
延伸理解
“来”指向未来,“许”含许可、应允之义,组合后强调对未来事件的肯定性预期,常见于文学或正式表达。
指代“后进、后辈”
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毛传注解“许”为“进”,马瑞辰通释认为“来许”即“后进”,指继承先辈事业的后来者。例如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以示来许”即用此义。
语境差异
古典用法多与传承、延续相关,现代较少使用这一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作为名字的寓意
若“来许”为人名,“来”象征未来与希望,“许”含认可、承诺之意,整体寓意专注、正直(参考)。
单字解析
“许”单独使用时,可表示应允(如“许可”)、称赞(如“赞许”)或处所(如“何许人”)等,需根据搭配具体分析。
《来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愿来投靠,表示心甘情愿地归附到某个人或某种力量之下。
《来许》的部首是“从”,拆分后的笔画是5画。
《来许》这个成语形容某人心甘情愿地来投靠某个人或力量,出自《史记·佞幸列传》。故事是说楚王信佞幸,派人去找“愿意自愿到楚国为臣”的人,结果有一个叫列御寇的人愿意前去归附,当时列御寇还没有任何功绩,只是凭借自己的忠诚和心意得到楚王的招揽。
繁体字为「來許」。
古时候《来许》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比如「來恤」、「來賜」等,但意思相同。
1. 他不顾一切地,来许了强大的家族。
2. 那位将军宣称要让敌人的主力部队全部来许自己。
1. 主动来许
2. 心甘情愿来许
3. 招揽来许
招安、归附
背叛、离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