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各种食品和滋味。《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身被轻煖,口厌百味。” 吕向 注:“百味,谓调和百种也。”《隋书·音乐志上》:“百味既含馨,六饮莫能尚。” 唐 韩愈 《苦寒》诗:“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京餚北炒,仙禄居百味争夸; 苏 膾南羹,玉山馆三鲜占美。”
(2).旧木砧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故木砧》。
“百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本义与引申义
原指各种食物与滋味(如、),其中“百”为虚数,形容种类繁多,“味”既可指具体的味道,也可抽象为人生体验。例如《文选·曹植》中“口厌百味”描述口尝百种美食的奢华,而韩愈诗句“百味失苦甜”则隐喻自然规律被打破后的感官混乱。
文学意象
常用于诗词中象征世间万物的丰富性(如)。如《隋书·音乐志》用“百味既含馨”形容礼乐完备,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则以“百味争夸”体现饮食文化的繁荣。
特殊别称
在《本草纲目》中,“百味”被记载为旧木砧的别名(),属于古代器物文化中的冷知识。
现代用法
当代常以“百味杂陈”形容复杂的情感体验(如),例如对往事的感慨或人生境遇的复杂感受。
提示:该词在不同语境中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若需查看古籍原文或医学典籍中的用例,可参考、3提供的文献来源。
《百味》是指丰富多样的味道或滋味,包括各种食物、调味品或饮品所带来的不同味道。
《百味》的拆分部首是「白」和「口」;它的总笔画数是9画。
《百味》一词源于汉语,由「百」和「味」两个字组成。
《百味》的繁体写法为「百味」,与简体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百味」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相同。
1. 这家餐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真是百味俱全。
2. 这杯咖啡有浓郁的巧克力和坚果的百味。
组词:百味食品、百味调味料、百味糖果
近义词:丰富多样的味道、百种滋味
反义词:单调无味、乏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