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砻斲的意思、砻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砻斲的解释

亦作“ 礱斵 ”。1.磨和砍削。亦指磨和砍削的技能。比喻处世为人之道。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礱斲之器。” 唐 刘禹锡 《犹子蔚适越戒》:“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是宜力学为礱斵,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在勤而行之尔。”

(2).琢磨;切磋。 唐 孟郊 韩愈 《纳凉联句》:“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礱斲。”《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蒙 《<述书赋>语例字格》:“礲斲:错综雕文,方申巧妙。”一本作“ 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砻斲(lóng zhuó)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由“砻”和“斲”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的本义及古代文献用例综合理解。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演变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阐释: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砻(lóng)

    《说文解字》释为“䃺也”,指磨去稻壳的农具,引申为磨砺、打磨的动作。如《国语·晋语》载:“斲而砻之”,强调精细加工的过程。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123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93页。

  2. 斲(zhuó)

    同“斫”,《说文》注“斫也”,本义为斧砍、雕琢,特指木工切削。《庄子·天道》有“轮扁斲轮”之典,喻技艺精湛。

    来源:《辞源》(第三版)第3册,第2431页;《王力古汉语字典》第932页。


二、合成词“砻斲”的释义

“砻斲”属同义复合词,强调反复打磨与精心修治,多用于形容器物加工或技艺锤炼,后引申比喻道德、学问的修养。核心含义包括:

  1. 本义:对器物进行精细的物理加工。

    :宋·王禹偁《砻岩记》:“石之奇者,或砻斲为砚,或雕镌为器。”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24页。

  2. 引申义:指对德行、文章的反复锤炼。

    :明·归有光《与沈敬甫书》:“学问须如砻斲,去其瑕砾,乃见精纯。”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第893页。


三、权威文献中的用例佐证

  1. 《周礼·考工记》(先秦典籍)

    “刮摩之工五: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皆需砻斲之功。”

    说明:此处指玉石、骨器的精细打磨工序。

    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卷三十九。

  2.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凡治器,先斲而后砻,砻以去其芒角。”

    说明:阐释“砻斲”作为工艺流程的先后逻辑。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卷九下。


四、现代辞书释义归纳

综合权威辞书定义,“砻斲”的完整释义为:

动词,指通过反复打磨、雕琢使物体变得精细光洁;引申为对品德、才能或文字的精心锤炼与提升。

来源:《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释义综合。

建议进一步查证《汉语大字典》或《故训汇纂》获取字形演变及训诂考据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

“砻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砻”和“斲”两个单字组成,需分别解析:

  1. 砻(lóng)
    本义指一种磨去稻壳的农具,后引申为“磨砺、研磨”的动作。例如《天工开物》中提到“砻具,以木为齿,破谷取仁”,即用砻加工谷物。在文学语境中,也可比喻对事物的精细打磨,如“砻琢其章,金玉其相”(《文心雕龙》)。

  2. 斲(zhuó)
    同“斫”,意为用刀斧砍削,特指对木材的加工。如《庄子·天道》中“轮扁斲轮”,描述工匠砍木制轮。该字也隐含“雕琢、修正”的抽象含义,如“斲雕为朴”,指去除浮华,归于质朴。

组合含义
“砻斲”连用多见于古文,可理解为两种工艺的结合:先粗磨(砻)后细削(斲),常用于描述器物制作的精工过程。例如《周礼·考工记》中提及工匠“砻斲之工”,强调对材料的逐步加工。现代语境中,该词已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

注意
若为“砻斫”(lóng zhuó),则更常见于古籍,表类似含义。建议核对原文,确认是否为笔误或异体字。若需进一步解读,请提供具体出处或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艾缗百官边信兵伍不斵尘床褫剥蚩鄙侈浩出洁道在屎溺登良东央西告服琐伏隐概率感叹号戈尔巴乔夫攻斗购煽海洋监视卫星焊工毫心蕙风慧业才人蹇谔匪躬将门凈濑荆子袴衩烂巾巾雷楔楞手楞脚领港露房枚述沐栉邱井衢闾取重忍辱铠三等九格三古沙淋沙盘首尾相衞水丝书计私仇司味松术碎虫零杵忐上忑下贪玩同然一辞详刑寺闲事弦外遗音小矩销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