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粘合剂的意思、粘合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粘合剂的解释

使两个物体互相黏合的物质,如各种胶﹑水玻璃以及*********的丙6*酮溶液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粘合剂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粘合剂(nián hé jì),汉语名词,指能够将两种或多种材料通过表面附着作用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物质。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构词法及权威应用角度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与词源

  1. 核心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粘合剂指“能使两个物体粘合在一起的物质”,强调其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产生黏附力,实现材料间的固定连接。

    构词解析

    • 粘合:动词,意为“黏性物质使物体紧密结合”(《古代汉语词典》)。
    • 剂:名词后缀,表“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如催化剂、消毒剂),源自拉丁语“-arium”的汉译演变(《汉语词源学》)。

二、专业分类与应用场景

  1. 工业标准分类(参考《材料科学大辞典》)

    • 有机粘合剂:如环氧树脂(建筑结构加固)、聚氨酯(汽车制造)。
    • 无机粘合剂:硅酸盐水泥(建材)、磷酸盐胶(高温设备密封)。

      功能扩展:在微电子领域,导电胶同时承担粘接与电路导通功能(GB/T 30269-2013标准)。

  2. 生活场景隐喻

    社会学引申为“维系群体关系的纽带”,如“文化是民族的粘合剂”(《社会科学术语词典》)。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国家标准定义

    GB/T 2943-2008《胶粘剂术语》明确:“粘合剂是通过界面黏附和内聚作用,使被粘物结合的物质”,强调其界面作用机制。

  2. 历史语料记载

    《天工开物·陶埏》记载明代用糯米灰浆粘合城砖,印证天然粘合剂(有机蛋白质)的应用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考据)。


引用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材料科学大辞典编委会. 《材料大辞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943-2008《胶粘剂术语》.
  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古代技术史·化学卷》. 科学出版社, 2018.

网络扩展解释

粘合剂(又称胶黏剂或黏合剂)是一种通过界面粘附力和内聚作用将两种分离材料连接在一起的物质。它在包装、工业制造、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原理

粘合剂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形成黏结力,既保持材料原有特性,又能赋予连接处足够强度。其作用原理包括润湿性(渗透材料表面)和固化反应(形成稳定结构)。

二、分类方式

  1. 按来源分类

    • 天然粘合剂:如淀粉、动物胶、松香等生物材料,以及沥青等矿物材料。
    • 人工粘合剂:包括无机类(如水玻璃)和有机类(如合成树脂、橡胶)。
  2. 按使用特性分类

    • 水溶型:以水为溶剂(如聚乙烯醇)。
    • 热熔型:需加热熔化后使用(如固体胶棒)。
    • 溶剂型:溶于有机溶剂(如虫胶)。
    • 无溶剂型:常温下呈液态(如环氧树脂)。

三、主要作用与优势

四、典型示例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或技术参数,可参考来源网页中关于球团粘合剂或黏合剂发展史等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汉办报鲍鱼之肆钵袋博陆趁时垂欲蹴触翠幰丹极典图雕车鼎图动手动脚独脚仙匪独非决定论缝罅凤字牌缸砖干化豪取红丝砚挥戈回历假局子楗柱酒中蛇卷角牸沮桡鲲洋离队离旌闾糜駡嗔门庭如市目逆而送品酒悭涩迁行骑鹤上扬情不自已蛩駏毡七舆大夫熔古铸今鋭翰茹藘上溯珊瑚钩乘舆播越释缚时忌施授署任肃懋曭漭坍塌团圆饼颓化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