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遏籴的意思、遏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遏籴的解释

禁止购买谷米。《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糴,无有封而不告。”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曲防遏糴,以幸其灾;纵谍用间,以乘其失。” 清 唐孙华 《米贵》诗:“抑价与遏糴,此策古无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遏籴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字义与历史语境综合理解:

一、字义解析

  1. 遏:本义为阻止、抑制。《说文解字》释为“止也”,引申为强制阻拦的行为。
  2. 籴(dí):指买入粮食。《说文》注“市谷也”,与“粜”(卖出粮食)相对。

二、词义核心

遏籴指官府或势力强制阻止粮食买卖,尤指禁止本地粮食外运他处。其本质是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粮食流通,人为制造供给壁垒。这一行为多见于古代灾荒、战争时期,地方为保障自身粮储而采取的区域封锁政策。

三、历史语境与文献佐证

  1. 春秋战国政策

    诸侯国为备战或应对饥荒,常颁布禁令限制粮食跨境流通。如《孟子·告子下》载:“无曲防,无遏籴”,反映当时诸侯盟约中明确禁止此类行为(来源:《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2. 宋代经济措施

    南宋范成大《论遏籴疏》批判地方官“禁米斛出界”的弊端,指出遏籴加剧灾区粮荒(来源:《宋史·食货志》)。

  3. 清代灾荒治理

    《清实录》记载乾隆年间多地官员因“遏籴邻封”遭申饬,朝廷强调“粮贵流通”以平抑物价(来源:《清代仓储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四、引申与影响

该词暗含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凸显古代粮食安全与区域利益的矛盾。现代研究中,“遏籴”常作为分析传统经济干预政策的典型案例,揭示封闭性经济管理的潜在风险(来源:李伯重《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依据权威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禁止采购粮食。亦泛指阻止商品流通”;《辞源》释作“阻止灾地来购粮食”,均强调其行政干预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遏籴”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词源与结构

历史用例

  1. 宋代:吕大钧《天下为一家赋》提到“曲防遏籴”,批评利用灾害限制粮食交易的行为。
  2. 清代:唐孙华《米贵》诗中以“遏籴”批评官府抑价禁粮的政策。

使用场景

注意

建议进一步查阅《孟子》或经济史资料以了解具体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半吞半吐包管避尘鵖鴔长痛舂爨宠姬翠叶当锅大小杜登得玎当蛾眉曼睩颿布方术士肥伟广舄贯狱耗顇皇谟剪切力金吾将军集曲就职巨憝考辰空洒洒夔凤纹楞怔怔连篇絫牍淩块隶御龙蟠虎绕陆凯贵盛漫山目无组织骈沓平渐阡阡穷市缺疑取路裙襦篛竹颯俐省份生物工程沈默寡言时若跳躁团子椭圆歪风邪气往鉴刎脰下车之始向涂显密小妇人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