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同义词相互训释。 清 陈奂 《<诗毛氏传疏>叙》:“窃以《毛诗》多记古文,倍详前典,或引申,或假借,或互训,或通释,或文生上下而无害,或辞用顺逆而不违,要明乎世次得失之迹,而吟咏情性,有以合乎诗人之本志。”如:《尔雅·释宫》:“宫谓之至,室谓之宫。”宫、室互训。
“互训”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在语言学中,互训指用同义词相互注释的训诂方法。例如:
特点:强调字词间的意义对等性,主要用于古籍注解,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式。
少数资料提到“互训”可引申为师生或学生间相互传授知识的方法,强调教学互动性。但需注意:
在学术写作中,优先采用训诂学定义。若涉及现代教育场景使用该词,建议结合上下文明确其具体指向,或改用“互动教学”“协作学习”等更通用的表述。
互训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的“互”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在语义上表示相互的意思;而“训”则是指进行教导、学习的意思。
“互”字的部首是亻(人),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共有2画;“训”字的部首是言,它的结构稍复杂,共有10画。
“互训”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代的《庄子读本》中,原文为“夫是互训以具情者进矣”,用于描述人们相互教导、共同学习的情况。
繁体字“互训”为「互訓」。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存在一些变体,例如“互”字曾经采用不同的写法,如「亼」、「交」等;而“训”字也有曾写作「訓」的形式。
1.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互训互学,共同进步。
2. 在现代社会,互训互学的机会变得更加丰富和便捷。
互相、训练、互动、互助、学习。
相互学习、互相教导、互帮互助。
单向训练、单向教导、单方面提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