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书袋的意思、调书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书袋的解释

讥讽人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人成句,以卖弄才学。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一折:“説话处调书袋,施礼数傲吾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调书袋”的汉语词典释义

“调书袋”是一个汉语成语,也写作“掉书袋”,其核心含义指在言谈或写作中刻意、频繁地引用古书词句或典故,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带有炫耀、卖弄的意味,有时会显得生硬、不合时宜,甚至令人生厌。

以下是其详细释义与解析:

  1. 基本释义与用法:

    • 释义:指喜好引经据典、堆砌辞藻来炫耀学问的行为或习惯。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形容人说话、写文章时故意显示自己读过很多书,但可能脱离实际、缺乏自然流畅的表达。
    • 用法:常作谓语、宾语、定语。例如:“他说话总爱调书袋,引经据典,让人听得云里雾里。” /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就是有点调书袋的毛病。”
  2. 词源与结构解析:

    • “调”/“掉”:在此语境中意为“搬弄”、“玩弄”、“摆弄”。
    • “书袋”:字面指装书的袋子,引申指书本知识、学问、典故。
    • 合成义:字面意思是“搬弄书本知识的袋子”,形象地比喻人像从袋子里往外掏东西一样,不断地引用书本上的词句典故。
  3. 语义侧重与评价:

    • 炫耀性:强调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博学,而非为了更准确、深刻地表达思想。
    • 刻意性:指引用往往不是自然流露,而是刻意为之,有时甚至牵强附会。
    • 负面评价:通常用于批评表达不够平实、自然,过于迂腐或脱离语境。它暗示了一种学究气或食古不化。
  4. 例句参考:

    • 宋·马令《南唐书·彭利用传》:“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此例说明“掉书袋”在宋代已有使用,且用于描述日常言谈中也刻意引经据典的迂腐行为)。
    • 明·张岱《陶庵梦忆·范长白》:“比至,则主人出,调书袋,强通寒暄。” (此例描绘了在应酬场合不合时宜地引经据典)。
    • 现代用法:写学术论文需要引用文献,但切忌堆砌术语、调书袋,应注重观点清晰、论证有力。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调书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diào shū dài,主要用于形容人说话或写文章时过度引用古书成句、典故,以卖弄学问的行为,通常带有贬义和讽刺意味。

详细解释:

  1. 含义
    字面意思是“搬弄书袋”,比喻刻意堆砌经典词句,炫耀学识。例如元代尚仲贤的戏曲《单鞭夺槊》中曾用“说话处调书袋”讽刺角色故作高深。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文学作品,结构为“调(搬弄)+书袋(代指学问)”,强调刻意引经据典而缺乏原创性。近义词包括“掉书袋”“调书带儿”等,均含贬义。

  3. 使用注意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多用于批评他人故作高深或缺乏实际见解的场合,日常交流中慎用以免显得刻薄。

“调书袋”揭示了传统文化中对虚浮学问的批判态度,提醒人们注重实际而非形式化的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女遍地开花不平生擦粉涂额蟾宫客长辔远御禅衣逞权成衣谶术持异垂绅楚壸俶载登高水惰行发表费風雨交加高邻沟沟坎坎贯头钱诡秘莫测诡亿横征暴敛红衣炮花呢虎头燕额剪窃皎澄解政截肢寄付进道若踡惊怖津逻金苔酒蠃浚渠恳至空迥临检砻刻楼罗历面分命偶镊挦派势筢子窃笑清劲全完摄意师出无名时度宿惑堂除天老爷同邦途迳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