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钓鈎的意思、钓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钓鈎的解释

亦作“ 钓鉤 ”。1.钓鱼的钩儿。《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乌生》:“鲤鱼乃在 洛水 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 唐 权德舆 《渭水》诗:“ 吕叟 年八十,皤然持钓鉤。” 唐 杜甫 《江村》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2.比喻引诱人的圈套。 毛6*6*东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危险是在 中国 居然有些动摇分子正在准备去上敌人的钓钩。”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钓鈎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钓鈎(diào gōu)是汉语中表示钓鱼工具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带有倒刺的弯曲金属钩,用于悬挂饵料以捕获鱼类。以下从字形、释义、文化内涵及使用场景展开分析:


一、字形溯源与基本释义

  1. 字形结构

    “钓”从“金”部,本义与金属工具相关;“鈎”为“钩”的异体字,从“金”旁强调金属材质,右侧“勾”象形弯曲之态。二字组合直观体现“金属弯曲器具”的特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词典释义

    • 核心定义:顶端尖锐带倒刺的弯曲金属钩,末端系线连接钓竿,饵料挂于钩上诱鱼咬食。
    • 引申义:隐喻设计诱人落入圈套的手段(如“设下钓鈎”)。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二、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

  1. 古代渔具演变

    新石器时代已出现骨制鱼钩,商周时期发展为青铜钩。汉代文献《说文解字》载:“钓,钩鱼也”,印证其工具属性早见于农耕文明。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文学意象

    • 隐逸象征:如《诗经·卫风》“籊籊竹竿,以钓于淇”,以钓具喻超脱世俗。
    • 谋略隐喻: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化用姜尚直钩垂钓典故,暗喻待时而行。

      来源:《诗经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实际应用

    • 材质:现代钓鈎多为高碳钢或不锈钢,按目标鱼种分伊势尼、袖钩等十余种钩型。
    • 安全规范:倒刺设计易造成鱼类及操作者损伤,部分国家限制倒刺钩使用(如英国)。
  2. 书写规范

    “钓鈎”为繁体写法,简化字作“钓钩”。异体字“钓鉤”见于《康熙字典》,今已少用。

    来源:《通用规范汉字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3年。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3.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影印本).

说明:因权威词典及古籍暂无官方在线版本,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正版纸质书查阅完整内容。网络来源需谨慎甄别,优先选择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如知网、万方)。

网络扩展解释

“钓鈎”(diào gōu)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基本含义

指钓鱼时使用的钩子。这一含义最早可见于《乐府诗集》中的描述:“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唐代杜甫的诗句“稚子敲针作钓钩”也生动描绘了钓钩的制作场景。

2.比喻义

引申为用诡计诱人上当的圈套,强调通过欺骗手段使人落入陷阱。例如毛泽东曾提到:“有些动摇分子正在准备去上敌人的钓钩”,以此警示人们警惕阴谋。

使用场景

例句

“钓鈎”既可指实物鱼钩,也可隐喻隐蔽的欺骗手段,需结合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金之士襃异保证采庸衬饭从行麤束道尽涂穷彫斵斗旗杜默为诗二娥赋粟刚锐瑰僻孤立餄餎呵卵花花绿绿浣花还需要活寃业胡琴箭穿雁嘴角僊借办谨敛纪限锯鲨竷竷看头快游狂憨郎官清拉伸连阡溟池明喻岷蜀逆差迫切佥名切合时宜趋战柔善三阵上究烧器申禁识务水秀天物王国维武媚夏粮仙曹相随晓熟歇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