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毛员鼓的意思、毛员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毛员鼓的解释

鼓名。为古代传入 中国 的 扶南 、 天竺 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毛员鼓,似都曇鼓而稍大。”《文献通考·乐九》:“毛员鼓,其制类曇而大, 扶南 天竺 之乐器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三四八年, 天竺 送给 前凉 音乐一部,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毛员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起源

毛员鼓是一种双面拍打的腰鼓,起源于古代扶南(今柬埔寨一带)和天竺(古印度),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代文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其“似都曇鼓而稍大”,属于龟兹乐常用乐器。

二、形制与特点

  1. 形制:鼓身较同类腰鼓(如“和鼓”)略短,双面蒙皮,可通过拍击发声。
  2. 演奏方式:通常悬挂于腰部,双手拍打鼓面。据永陵石刻描绘,演奏者身体微侧,右手低扬,头部随节奏晃动,展现动态韵律。

三、历史应用

四、文献记载

《文献通考·乐九》描述其“制类曇而大”,印证了其与都昙鼓的关联性。现代学者范文澜等也在《中国通史》中提及该乐器。


以上信息综合了古代文献、石刻考据及现代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形制细节或演奏场景,可查阅《旧唐书》《文献通考》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毛员鼓

毛员鼓是一个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毛”、“员”和“鼓”,共有3个笔画。下面将为你详细解释毛员鼓这个词的意思、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意思

毛员鼓是一个民间舞蹈戏曲演出中的乐器。它由一根长而细的竹子制成,两端用兽皮或鱼皮张紧,打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演出中,舞者手持毛员鼓,根据音乐的节奏敲打,既作为音乐节拍的辅助工具,又体现了舞蹈动作的节奏美。

来源

毛员鼓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戏曲和民间艺术形式。在古代的宫廷乐队、戏曲演出和民间庆典中,常常可以看到使用毛员鼓的形象。

繁体

在繁体字中,毛员鼓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毛员鼓的“毛”字可以写作“冃”,而“员”字可以写作“圄”。这些是古代汉字的变体写法。

例句

1. 在春节的庙会上,演员手持毛员鼓,跳起欢快的舞蹈。

2. 我练习打毛员鼓已经有五年了,技巧越来越纯熟。

组词

1. 毛鼓:指毛皮制成的鼓。

2. 鼓员:指在乐队中担任敲打鼓的人。

3. 热闹:形容气氛热烈、人声鼎沸。

近义词

鼓、鼓乐、打击乐

反义词

弦乐、管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虏半决赛冰齿禀秀拨号产道娼馆超重元素车重揣测出群拔萃促膝店底淀脚绡浮翠流丹福气负载覆舟之戒感恩多勾配横眉竖目龁咋后来黄犬叹花裀滑嘴降尊纡贵健谈挢引解甲休兵挤眉溜眼尽早巨伟困蹙老班老大人老而不死是为贼良谟廪人龙壁律行緑筠片儿会千岁室期合圊厕青纯去除省想属官宿卧胎藉讨谪停刊土茶捰袖揎拳五辞乡魂象棊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