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礼的意思、抗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礼的解释

[(meet) as equals] 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

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详细解释

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 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 隋 吏部侍郎 高构 典选銓综,至 房玄龄 、 杜如晦 ,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 致君 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抗礼"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双方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强调身份地位的平等性。也写作"亢礼"或"伉礼",属于通假异体字现象。

二、文献溯源

  1. 最早见于《后汉书·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反映汉代已有平等礼仪观念。
  2.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与诸侯"分庭与之抗礼",成为成语"分庭抗礼"的典故来源。

三、用法特征 • 多用于描述打破等级差异的礼仪互动,如《续夷坚志》载刘致君与异人"抗礼"交往。 • 既可指具体礼仪动作,也可引申为平等相待的态度,如隋代高构对房玄龄"降阶抗礼"。

四、相关成语 分庭抗礼:源自《史记》,现多比喻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汉典、辞海等权威典籍的记载,并参考了史书用例。如需查看完整文献原文,可查阅标注的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抗礼》是什么意思

《抗礼》是一个词汇,意思指的是拒绝或不向他人行礼的行为或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抗礼》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手”是第一部首,而“示”则是第二部首。笔画方面,“手”部有四画,而“示”部有五画。

来源

《抗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行礼是一种表达尊敬和敬意的方式。而抗礼则表示拒绝向他人致敬或行礼,表示一种不尊重的态度。

繁体

在繁体字中,《抗礼》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抗礼》可以用古代汉字写作“抗禮”。

例句

以下是几个使用《抗礼》一词的例句:

1. 他对长辈抗礼,毫无教养。

2. 在这个传统的文化背景下,抗礼被视为不尊重长辈或上级的行为。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抗拒、反抗、抗命

近义词:不敬、不恭、不顺从

反义词:行礼、敬礼、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