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dge]∶分开田亩的土埂
(2) [a rise in land]∶田间种植作物的垄
亦作“ 田陇 ”。1.田埂。 宋 陈与义 《曳杖》诗:“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马走了一天半夜自然也是疲倦了,它们却又知道我们是不会骑的,走到一段田陇上的时候竟至立着不动。”
(2).指田间。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甘露匝时,农夫咏於田陇,织妇欣而综丝。”《宋书·乐志四》:“古时有 虞舜 ,父母顽且嚚。尽孝於田陇,烝烝不违仁。”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田垄罢人望岁勤力者,日以贫困。” 何其芳 《忆昔》诗之八:“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田垄”是农业领域常用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指田间用于分隔土地或种植作物的土埂,具体分为两种:
字义拆解
功能与用途
历史与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陈与义《曳杖》诗:“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后三国曹植《魏德论》等文献也有使用。
与“田埂”的区别
两者常被混用,但细微差异在于:
示例: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即通过具象的田垄表达对故土的情感寄托。
田垄是指农田中的一块块高起的土堆,用来分割田地,并控制水流和灌溉。它们通常由农民用锄头或犁在田地上耕作后形成。
田垄的拆分部首是田字底部的草字头部分。它的总笔画数是9画。
田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它起初是一个简单的图形,代表着田地的轮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垄的字形逐渐演变,但其基本含义仍然保持不变。
田垄的繁体字是「田壟」。
在古代,田垄的字形写作「田壟」,其中的「壟」字由「口」和「隆」两个部分组成。
1. 农民用锄头整理田垄,以便更好地种植作物。
2. 在农忙的季节,农田中的田垄上繁忙地走着农民的身影。
1. 田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 垄断:指某个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上独占主导地位。
3. 垄断性:指具有垄断特征或表现出垄断行为的。
1. 地堤:具有相似功能的土堆。
2. 地埂:类似于田垄,用来分割田地的土堆。
平地:没有垄分的开阔土地,不形成高起的土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