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斜川的意思、斜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斜川的解释

(1).古地名。在 江西省 星子 、 都昌 二县县境。濒 鄱阳湖 ,风景秀丽, 晋 陶潜 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诗并序。 宋 张炎 《风入松·岫云》词:“记得 晋 人归去,御风飞过 斜川 。”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何人村墅,若个林泉。恰似 欹湖 ,似 枋口 ,似 斜川 。”

(2).古地名。泛指游览胜地。 宋 张炎 《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3).古地名。在 河南省 郏县 境, 宋 苏轼 子 苏过 的居所名。 苏过 移家 颍昌 ,营湖阴6*水竹数亩,名为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并名其所著曰《斜川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斜川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斜川是汉语词汇中兼具地理名称与文学意象双重属性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概念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斜川原指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星子县境内,因水系走向与山势倾斜相交得名。该地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闻名,文中"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的描述,印证其作为实际地理坐标的存在[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

二、文学意象

在古典文学语境中,斜川常被赋予隐逸文化的象征意义。宋代诗人苏轼在《江城子》中化用"斜川"典故,以"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表达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追慕,使斜川逐渐演变为田园诗派的典型意象符号[来源:中华书局《全宋词》]。

三、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使用中,"斜川"的实体地理概念逐渐弱化,更多作为审美意象存在于诗词鉴赏领域。《辞源》释其引申义为"文人雅集之所",特指具有自然野趣的游赏环境,如清代恽寿平《瓯香馆集》中"斜川新柳,足慰离情"的用法[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

网络扩展解释

“斜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涉及地理名称、文学意象及历史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一、地理名称

  1. 江西鄱阳湖畔的斜川
    位于江西省星子县、都昌县交界处,以自然风光著称。晋代诗人陶渊明曾游历此地并创作《游斜川》诗及序,使其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游览胜地。

  2. 河南郏县的“小斜川”
    宋代文学家苏轼之子苏过移居颍昌(今河南郏县)时,将居所附近的湖阴水竹景观命名为“小斜川”,并自号“斜川居士”,其文集亦以《斜川集》为名。


二、文学意象

  1. 泛指风景胜地
    宋代诗词中常以“斜川”代指景色清幽的游览地,如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中“草暗斜川”即借指西湖美景。

  2. 隐逸文化的象征
    因陶渊明、苏过等历史人物的关联,“斜川”被赋予隐士居所的寓意。辛弃疾在《沁园春》中以“斜川好景”暗喻归隐理想。


三、其他解释

个别资料(如)提到“斜川”作为成语,形容河流走向不直或事物发展方向偏差,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陶渊明《游斜川》诗或苏过生平,可参考、5、6中的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辨护编缀别出新裁闭门读书部案不及步玄斗乘肥称奬尺锦春味淡厮电稿点鬼録帝坐东坡竹独荷草番落甘腴高笑宫紫观瞻过阴訇咚毁訿骄主金屈巵纪事旧手开幞垦复狂颷兰月灵夙之期临河洗耳漉酒买休譬抑潜包戕伐七宝羹虬卷群阴撒村山茱萸世物始愿数量蜀鹿私币竦健颂祉梯橙体面图录五台五种吴茱萸先君子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