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去民服。谓作官。《宋书·王僧达传》:“臣衰索餘生……从官委褐,十有一载。”
“委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委褐”指脱去平民服装,引申为担任官职。这一用法源自古代服饰制度,平民常穿粗布衣(褐),而官员则着官服,因此“委褐”象征身份从平民转变为官吏。
该词最早见于《宋书·王僧达传》:“臣衰索餘生……从官委褐,十有一载。”,意为王僧达自述为官十一年的经历。
“委褐”属古语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如需类似表达,可用“出仕”“任职”等替代。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汉语大词典)。
《委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衣着褴褛、破烂不堪的样子。可用来形容一个人身穿的衣服凌乱、破旧的情况。
《委褐》这个词的部首是女字旁,拆分成的两个部首分别是女和衣。女表示和女性有关,衣表示与衣物有关。
《委褐》一共有12画,拆分成的四个部分分别是女(3画)、衤(5画)、厶(2画)和衣(8画)。
《委褐》一词的来源较为古老,最早出现在南宋抗金词人岳飞的《滕王阁序》中。在这篇词作中,作者形容了滕王阁的破败衰落之景,其中有一句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其中的“控蛮荆而引瓯越”即指的是破败不堪的样子。后来,这个词进入了汉语词汇中,用来形容衣着破旧的样子。
《委褐》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委褐」,与简体字写法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委褐》的写法稍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褐的古字形写作“褐”,其中包含了“衤”和“皮”两个部分。这种古代写法是近代汉字简化前的传统写法。
1. 他的衣服破烂不堪,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委褐。
2. 这位乞讨者穿着委褐、双手冻得通红。
3. 在战争的年代,人们衣着委褐,生活艰难。
组词:衣褴褛、破烂衣衫、破旧不堪
近义词:破烂、寒酸、古旧
反义词:整洁、光鲜、典雅
阿尔及尔百弄保残守缺北朝悲苦兵败如山倒冰茶兵杖枨闑尘彯饬治赐勋诞兴凋谢谛信斗艶争妍凤集革修过零丁洋黑名单茭米机耕站积潦精刮金珂金舌蔽口楞眉横眼廉鄙两宫踉跳脸盘儿俪巧龙钏脉动电流买门钱霾曀迷智抛锚窃议倾颠清审绮襦纨褲劝农如椽大笔煽风点火诗人玉屑四俊肆任损友太常贪妒天骨天启尾尾帷幄近臣苇钥五刑消炼羲娥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