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ment to heaven and knock one's head on earth utter cries of anguish]∶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为悲痛
吓得府尹夫妻,魂魄飞散,呼天抢地的号哭!——《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亦作“ 呼天叩地 ”。大声喊天,用头撞地。形容极为悲痛、冤苦或着急。《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 张浩 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萧云仙 呼天抢地,尽哀尽礼。”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心如麻,冤难叫,真教我呼天抢地,泪如珠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这时向外逃的观众已经堵塞在戏院门口,呼天抢地。”
“呼天抢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痛苦而大声叫喊、以头撞地的激烈行为,带有情绪失控的贬义色彩。
字词拆分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遭遇重大打击(如亲人离世、灾祸等)时的悲痛表现。例如:
“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呼天抢地,哭个不了。”。
情感色彩
含贬义,隐含对过度情绪宣泄的否定态度,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渲染悲剧氛围。
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儒林外史》原文或权威词典。
《呼天抢地》是一个成语,它形容声音很大,有如能够触及天空和地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声音传遍天地。
成语《呼天抢地》共包含8个汉字,拆分为“口”、“无”、“又”、“土”、“无”、“扌”、“心”、“无”这些部首,总共涉及18个笔画。
《呼天抢地》一词最早出自于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在故事中,大闹天宫的悟空体现了他的惊人声威和力量,使得这个成语成为了一个形象鲜明的描写方式。
《呼天抢地》的繁体字为「呼天搶地」。
根据考据,古时候《呼天抢地》的写法有所变化,大致是「呼天搶地」、「呼天恫地」等。
1. 他的喊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呼天抢地。
2. 在那次演讲中,他的声音大得让人感觉像是呼天抢地。
1. 呼啸声
2. 天地间
3. 抢劫
4. 地坛
1. 天昏地暗
2. 大喊大叫
1. 寂静无声
2. 小声细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