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岩的意思、滚岩的详细解释
滚岩的解释
从陡峭的岩石上滚下来的一种技巧。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男女行步皆趫捷如飞,奔马不能及,棘刺毒螫不能伤。其曰滚巖者,人人皆习,悬崖峭壁,人不能攀躋,但敛手足,缩身如蝟,一呼吸间,已从巔而下,一无损伤。”
词语分解
- 滚的解释 滚 ǔ 水流翻腾:大江滚滚东去。 形容急速地翻腾:风烟滚滚。 水煮开,沸腾:滚沸。滚开。 旋转着移动:滚动。翻滚。后滚翻。滚筒。滚珠。滚雪球。 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出去!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
- 岩的解释 岩 á 高峻的山崖:岩壁。岩壑。 构成地壳的石头:岩石。岩洞。岩浆。岩层。熔岩。 险要,险峻:岩险。岩邑。 山洞:中空成岩。岩居穴处。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滚岩"是一个地质学术语,指岩石块体(通常指岩块或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向下滚动或跳动的运动过程及其产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与运动特征
滚岩描述的是岩石块体脱离母岩后,在陡坡或悬崖上,主要依靠滚动(有时伴随滑动或跳跃)的方式向下运动。这种运动通常发生在坡度较陡、缺乏足够支撑或受到震动(如地震)、水流冲刷等触发因素的情况下。其运动轨迹不像滑坡那样整体滑动,而是单个或多个岩块以滚动为主的方式移动。
-
形成条件与触发因素
- 地形条件:主要发生在陡坡、悬崖、峡谷壁等坡度较大的地方。
- 岩石条件: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易于破碎成块状;或存在松散的岩屑堆积。
- 触发因素:重力是根本驱动力。地震、暴雨(雨水渗入裂隙增加重量和润滑作用)、冰冻融化(冰劈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生物活动(如树根生长撑开岩石)、人为活动(如爆破、开挖)等都可能成为触发滚岩发生的诱因。
-
与相关术语的区别
- 崩塌/崩落:滚岩常被视为崩塌(或更具体地称为“滚落”)的一种主要运动形式。崩塌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包括岩块以坠落、弹跳、滚动、滑动等多种方式向下运动。滚岩特指其中以滚动为主要运动方式的类型。
- 滑坡:滑坡是指岩土体沿着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发生整体性、连续性的下滑运动,其运动机制与滚岩的离散块体滚动有本质区别。
- 落石:落石通常指单个或少量岩块从陡崖上自由坠落或弹跳而下,滚动距离可能较短或不是主要运动方式。滚岩则更强调滚动过程,可能涉及更多岩块和更长的滚动距离。
-
地貌影响与灾害性
- 地貌塑造:滚岩是塑造陡峭山地地貌(如倒石堆、岩屑锥)的重要过程之一。滚落的岩块在坡脚堆积,形成特征性的锥状或扇状堆积体。
- 地质灾害:滚岩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滚落的岩块具有动能,可能直接撞击、损毁道路、桥梁、房屋、车辆等基础设施,威胁人身安全。特别是在山区公路、铁路沿线以及露天矿区,滚岩灾害风险较高,需要采取监测和防护措施(如拦石网、挡石墙)。
引用参考来源:
- 《地质学名词》(第二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定义、运动方式、与崩塌关系)
- 《地球科学大辞典·应用学科卷》,地质出版社,2005年。 (形成条件、触发因素、灾害性、防护措施)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滚岩”的词义解释,综合不同来源可归纳为两种含义:
一、特殊技巧(主流解释)
指一种从陡峭岩石上滚落的生存技巧,常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清代戴名世《纪红苗事》描述为:苗族人通过“缩身如蝟”的动作,在悬崖峭壁间快速滚落却毫发无伤。具体表现为:
- 动作要领:收敛手足、蜷缩身体如刺猬
- 应用场景:应对无法攀爬的险峻地形
- 效果:实现“一呼吸间从巅而下”,兼具速度与安全性
二、成语用法(较少见)
形容局势如滚动的巨石般严峻且不可控,多用于比喻战争、经济等复杂危机。但此解释仅见于个别词典,权威文献中未见相关用例。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描述历史技艺或野外生存,则取第一种解释;若用于比喻性表达,需注意该用法尚未被权威辞书广泛收录。
别人正在浏览...
八象备盛播谷博览会创思单行大气污染低水位冬郎兜詚遁神垛叠杜醖放番发头俛拾地芥高彻根熟蛊敝过式寒峭耗惫核膜荷重鹤嘴瓶黄夷回匝活着家甲艰碍奬厉肩摩毂接检擿接续锦绷经济救敝巨量钧球开源节流恐慌流棍礼正龙衮漏失没了头暋作逆反心理牛侩魄力七大洲僧单舍亲试效收集頽芜误国无情少面邪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