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鈇鑕 ”。
鈇质(fū zh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见于现代汉语使用。其含义需从字形、字义及历史语境综合解析:
鈇(fū)
质(zhì)
“鈇质”属罕见古语,文献中多作“鈇锧”或独立使用。其可能含义有二:
指斧头与砧板,为古代腰斩刑具。《汉书·项籍传》载“孰与身伏鈇质”,表伏法受刑。
或指以刑具为盟誓信物,喻背约者将受严惩(如“歃血为盟,鈇质为誓”)。
“鈇,斫刀也”;“质,以物相赘”,奠定字义本源。
“鈇质之诛”指死刑,印证刑具义。
收录“鈇锧”为“古代斩人刑具”,未单列“鈇质”,推测为同义变体。
该词已退出日常使用,仅存于古籍研究。今人若遇此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结论:“鈇质”为古汉语复合词,核心指刑具(斧与砧),引申为刑罚或盟誓信物。其释义需严格依托《说文》《汉书》等典籍,现代汉语中无实际应用。
参考资料(符合原则):
注:因古籍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以保权威性。
“鈇质”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具,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执行腰斩刑罚的器具组合,由鈇(斩首用的斧头)和质(垫在下面的砧板)两部分构成。受刑者伏于砧板上,以鈇斩断腰部,故称“腰斩之刑”。
该词常借代腰斩之罪或极刑。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戮乎?”(与其被腰斩、家人被杀,哪种更糟?)。
拼音:fū zhì;注音符号:ㄈㄨ ㄓˋ。
阿马阿僧祇劫边璅抽芽吹牛拍马打官话带牛佩犊登升递延资产断蓬笃思圭首皓练皡天罔极闳诞怀安花英护宝都恢缵活眼现报瀸洳角匕荩谋空札狂汉蜡日略为枥马临津硫黄六艺经传龙雷楼船军盲肠明禋内瓤,内瓤儿陪偿捧心浅俗跷生生亲宾蜷屈身年适合适己实授誓言帑臧同操讬迹问绢五笔型吴门向迩相疑显陵鲜嫩斜杆泄泻唏哩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