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帝之位。《汉书·李寻传》:“《书》云‘天聪明’,盖言紫宫极枢,通位帝纪。”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紫宫,天之北宫也。极,天之北极星也,枢是其廻转者也。《天文志》曰:‘天极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6*皇大帝也,与通极为一体,故曰通位帝纪也。”
(2).犹帝典。指帝王的法则。《后汉书·崔駰传》:“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绪,帝纪乃设,传序历数,三代兴灭。”
(3).指史书中的帝王本纪。《南史·周舍传》:“时议国史,疑 文帝 纪传之名。 捨 以为‘帝纪之笼百事,如《乾象》之包六爻,今若追而为纪,则事无所包;若直书功德,则传而非纪。应於上纪之前,略有仰述’。从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帝纪汉语 快速查询。
帝纪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帝”(指帝王、君主)与“纪”(记载、纲纪)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
帝王的传记或生平记载
指史书中专门记录帝王事迹、政绩及朝代更迭的篇章。古代正史如《史记》中的“本纪”即属此类,以帝王为中心编年记述重大事件。如《后汉书》设有《帝纪》部分,系统记载东汉各帝执政始末。
帝王的治国纲纪或法度
引申指帝王统治天下的法则、制度。如《汉书·刑法志》载:“帝王制礼作纪,所以昭德立范”,此处“纪”强调帝王确立的统治规范。
特指史书体例之一
在传统纪传体史书中,“帝纪”与“列传”“志”等并列,为记述君主统治历程的固定体例。如唐代刘知几《史通》称:“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
词源演变
“帝”在甲骨文中象征天神祭祀,后衍变为君主称号;“纪”原义为丝缕头绪(《说文解字》),引申为整理记载。二者结合后,自汉代起成为史学术语,如《后汉书·班彪传》载:“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帝纪》”。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帝纪”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史学与文献时,指代正史中的帝王传记部分,亦泛指帝王统治时期的史料体系。
参考资料
“帝纪”是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且在不同文献中用法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宇宙主宰或天神的地位,常用于古代天文或神学语境。例如《汉书·李寻传》提到“紫宫极枢,通位帝纪”,此处将北极星与天帝之位关联,体现古代星象观。
引申为君主治国的典章制度。如《后汉书·崔駰传》所述“皇纲云绪,帝纪乃设”,强调帝王统治的规范与秩序。
特指史书记载帝王生平的部分。例如《南史·周舍传》讨论国史编纂时,指出“帝纪”需统摄历史事件,类似《史记》中“本纪”的体例。
如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史书原文。
韛囊不古不今屮昧尘玷虫镂处法炊家子从生打比盗具雕鹏钉座梨冬至蠹丛笃疴二蜀粉笔甘井干蔗高録高玄阁标狗蝇胡子鼾眠化瓦粮祸适洁矩骏稳匟床康阜课本匡庐枯鱼过河泣离奇慢迹麻粥蒙奏摩顶摸秋鸟吏鳖官啮肥排水频于铨部诎缨插衽认熟认同三术善恶昭彰煞水舌根音市井徒泰室誊抄腾扑痛脚铜山铁壁文漪五谷虫写实